2019年7月1日,我收到区级课题组研究的老师推送的一则会议报名通知。会议内容是“基于标准评价学生成长及高阶思维能力命题分享会”,于是我赶紧报名啦。
7月2日的会议从上午九点开始,持续到下午4:00,全程6小时。主讲人是年届80的Jim Tognolini教授。Jim教授担任悉尼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他在基于标准评价学生学习以及评价学生核心素养领域具有长期研究与实践经验。
在过去20年中,Jim教授多次来中国,为国家教育考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北京、上海、广东、深圳、辽宁、郑州等地提供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专业咨询与培训。
我通过今天的分享会,再次了解了基于学生发展的现代评价理念,也第一次学习了高阶思维能力评估模型。
理论学习+实操=不枯燥地get,因此课题组的几位老师在分享会后,就一年级二年级是不是可以训练高阶思维,并以一年级下册的《动物》单元第一课最后的研讨环节里的——设问“玩具熊是动物吗?”这个算不算高阶思维训练的为例,与Jim 教授和翻译桑老师做了10多分钟的交流。
我们的疑问——关于1、2年级低段学龄儿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做高阶思维训练么?如何训练呢?
我理解到的Jim教授的回答是,低段(1-2年级)学龄儿童就算在积累知识阶段,也可以做高阶思维训练的。我理解到的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教师在一个评价标准下给出一个问题,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答案,并找到支撑自己答案观点的论据。而这个答案的是对还是错,就依照老师最开始的评价标准了。这就是老师在训练孩子的高阶思维了。”
例如:以一年级下册的《动物》单元第一课最后的研讨环节为例,这里在本课总结完蜗牛、狗、蝴蝶、鸟、鱼等各类动物的共同特点之后,教师出示玩具熊,并提问“玩具熊是动物吗?”这个算不算高阶思维训练问题呢?
Jim 教授回答说:孩子在说了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追问“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的一个问与答就是训练孩子的高阶思维能力了。让我意外地是,Jim教授说:“孩子回答说玩具熊也是动物,并给出玩具熊是动物的理由如“它有动物的样子,它就是照着熊的样子做的”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高阶思维的训练。
看Jim教授回答我们提问时的表情,我意识到在课堂上如果遇到A同学真的这么回答的话,我要选择评价语是“你这个想法真是一个不同角度哦。”接着,我再追问一句“其他同学有自己的想法吗?”和“你的证据呢?”。或许,以上的课堂留白,才是训练高阶思维的一个契机。
复盘至此,我总结一下1.教师要充分给孩子表达观点和证据的机会。至于孩子的观点及其理由的表达是对还是错,或许不用老师来评价,学生之间在明确标准之后会就“对与错”再有一番讨论。
2.教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我评价A同学的回答是对是错之前,我必须明确自己的评价标准,再给评价结果。
或许,因为我的留白,A同学就能根据其他同学说的不同观点和不同证据,对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了。
3.最后,标准很重要,我要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