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集(4)

公司门口的邮筒

上海是个随处可见邮筒的城市,真的很多。前几天路过一个邮筒的时候看到有邮递员在掏信,没走近的时候就在讨论,现在还有人写信吗?这么多邮筒存在的意义为何?但当走近了才看到,那掏出来的大概有近百十封,看来,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这样一种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前几天借了一本书,子恺书信,里面收录了丰子恺的书信,最多的是写给儿子新枚的,总是能被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对儿子的教导和深沉的父爱所感动。

昨天看到有人在推荐  见字如面  这个节目,今天下载了在地铁里看,真的被这些真挚的朴实的感情所感动,远比短信、电话、微信、邮件书信要强烈的多。深深的被吸引到了,后面去办理医保卡回来的路上走错了也不知道。

图片发自App

最感动的还是黄永玉写给曹禺的醒来啊!麦克白!还有心在树上,你摘去吧!我没有写过信,但想来他们在写信的过程中也许会有那种写着写着就特别激动,情难自禁的情况吧。

阎姬写给宇文护的信里提到,如今我年老体弱,却从未在寒冷时穿到你递来的衣服,在饥饿时吃到你奉上的饭菜。就觉得惭愧到不行,自己如今漂泊久,我的父母也无法受到我在身前的照顾。

人们慢慢不再写信,一方面原因可能就在于它很麻烦,但细想来,正因为他麻烦,所以每一封都显得格外郑重。

图片发自App

我的小嫩芽儿,如果我没有将你们照顾好,也就写信告诉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草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