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笔记2:从一个问题开始

阅人笔记2:从一个问题开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阅人第一课开始,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阅人了,就会有一二三四五的好处了呢,特别是,为什么就可以让很多“我和你”的关系变得优雅从容了呢?

第二课讲的是第1号处事模式,在听这些模式的时候,我依然在想这个问题。

1号处事模式里面含有三种情况。一是演绎。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在人的处事模式里,老师的解读是,从宏观到细节,即当有大量的信息进来时,一开始出现的是大画面,是事物的整体状态,然后再往下,铺陈出细节。二是归纳。百度词条的说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处事模式里,即从细节到宏观。三是外展。既不侧重宏观,也不侧重细节,而是跳出现有的信息,向外延展。

模式是固定的,人是灵活的,但人因为性格的相对稳定,会表现出来某种倾向性的模式,于是就有了可以探索规律的基础。

人有理性和感性之分,如果在纯理性的关系里,估计只有已解决的问题、正在发生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三种情况,关系简单,但也比较乏味。如果在纯感性的关系里,会有很多能量喷薄流淌,也有很多能量滞阻淤塞,大家痛快地相爱想杀着。

最好,就是能够有感性的能量,又能理性地处事。阅人,似乎可以成为这个桥梁,在情绪来临的点,有了一种方式去解读别人,也解读自己,由此来预测未来的走向。既然对全貌有了了然,那么在过程中就不会深陷沼泽了。

但是,如果我知道我自己的模式,也知道你的模式,但是当我们纠结在某个情绪点的时候,我依然无法顺畅,怎么办?比如说,我是注重细节的,会看到桌面的凌乱、地板的细尘,但是你就是看不到啊,说了多少次都看不到啊。学习之后,我也知道了,你的模式里你就是看不到,而不是故意这样的。哦,其实,我的学习是让我有了一个理解你的支点,在这个支点上,我就可以心甘情愿地调整自己了。实质上,阅人之后,就是自己多了一个工具,可以更好调整自己的工具。

不知道,这个是否可以回答我一开始的疑问。或许,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会有更多发现和感悟。

回到这三种模式,学习之后,至少会有三个收获。

一是可以更好地和别人连结。比如这个人是演绎模式的,喜欢大画面、大格局、大方向,那么就从这些大的角度寻找话题。如果你恰巧也是这样的人,那么会聊得很痛快,如果不是,其实也是拓展了自己的模式和角度。如果这个人是归纳模式的,会对某些细节特别敏锐,会看到别人不会关注到的独特风景,和他一起探讨,会发现很多生活中本没有关注的惊喜。外展型的呢,讲故事。周围有过特别善于比喻的神人,什么样的工作都能比喻成衣食住行,还可以把即时发生的人事放到他曾经看到的故事里。和他交流,会发觉自己的想象力也会提升很多。与此同时,当我们因为回应了别人的模式,和他们建立了亲和力之后,我们就自然能发挥影响力了。

二是理解孩子的反应。不同模式的孩子,对同样的事情,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有时候,父母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呢。不同的模式可以告诉我们,就是这样,没什么好奇怪的。

三是拓展孩子的模式。刚说过,模式是固定的,人是灵活的,侧重于某种模式并不代表只会或者只能展现某种模式。我们还是孩子的模式源头,那么,一方面调整自己,让孩子的模式有更多活水源头;另一方面,可以在孩子现在模式的基础上,引导性地注入一些新的思维,那么,他的模式就得到拓展和丰富了,从而性格也会变得更有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人笔记2:从一个问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