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仅作项目分析,不构成投资依据,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我是带着体验区块链DAPP产品的心态开始下载Primas,尽管此前听到不少朋友对它诸多吐槽,但依然认为这是一款很特别带着些微魔幻色彩的产品,而这种特别之处驱使我从看到的它“是什么”,到开始探究它要“做什么”,本文就近期对Primas生态、白皮书(最新17年12月15日V1.3.1版本)、使用感受阐述其优劣。
立项
Primas是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价值内容生态圈,其核心是DTCP分布式可信内容协议,旨在优化目前互联网的缺乏可信性、抄袭盗版泛滥、内容质量降低、中心化过度干预、隐私及数据滥用等问题,从而构建起一个更为开放、互通、可信的高质量互联网。
通俗来讲就是现有互联网的价值把海量信息连接了起来,通过建立全球信息索引可以轻易搜索到需要的内容,在此之上迭代出内容算法智能推荐,如“今日头条”、“抖音”等,则是通过用户、内容的精准画像,根据用户自己点击观看内容偏好,将符合的内容加以推荐从而增加黏性,但这些并未解决一个问题:内容本身是否可信、有价值。
Primas通过底层DTCP可信技术协议把信息打上唯一的DNA标签,类似于身份证,如作者、时间、内容、点赞评论等元数据,并且把信息在互联网上流转走过的路径记录关联起来,当信息足够多时就能沉淀下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所有内容不再孤立存在,而是附带有一个可溯源的DNA,通过DNA中包含的信息重构价值体系。
现在使用的DAPP即是在Primas整个生态协议上最先上线的同名试验品,目前底层对接在ETH公链之上,如果以后EOS或其它公链更优秀也可再对接,其上层呈现的可以是APP或DAPP,简而言之,现有内容平台或是区块链平台都能把应用搭建在Primas生态之上,使用其内容溯源及筛选信息价值,去中心化爬虫系统可以寻找到全网的全部转载,包括被删改的内容,从而保护作者版权,根据作者创作的内容评估可信度,根据用户的点击、阅读、点赞、留言、转发、转载等交互行为评估信息价值维度,相应的,能提供越多此类内容的作者可信价值也就越高,最终引导这部分信息和优质作者有内容交换或交易的可能性。
团队
根据领英查询,CEO吴鹏及CTO甘露均在联想、百度有过多年产品经验,负责过联想内部创业项目绿茶浏览器,2016年开始创业,做了“原本”和“Primas”两个项目,“原本”使用联盟链技术为原创内容确权及变现,其原本链已通过国家工信部认证,“Primas”使用底层协议构建可信生态体系。
根据天眼查搜索,公司主体为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获得节点资本、万向区块链、分布式资本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获得六禾创投、前沿资本、中南弘远战略融资,金额均未披露。
18年6月,与Soundchains(声链)、Linux中国(开源社区)及SohoMuse(一家面向全球创意艺术领域的网络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18年9月,与日本Fivegate株式会社(日本大型互联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18年11月,与韩国Qbao Network(韩国第二大数字钱包)达成战略合作。
官网对于团队、顾问、投资及合作方披露信息较多,团队分布全球五个地区,整体实力较强,以技术人员为主,社区运营成员较少,且主攻海外,在日本、新加坡、瑞士、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做过实地考察及业务对接。
社区
官网语言有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四种,GitHub最新代码更新时间为 11月16日。
telegram中文群7639人、英文群844人、日文群57人,群内热度较差;
微博粉丝41431,更新频率一般,偶尔有1-2条粉丝留言互动;
QQ群两千多人,群内以交流PST币价为主;
微信群数百人,群内以交流DAPP上的内容写作为主;
微信公众号更新正常,内容主要是项目月报、合作动向、社区文章分享。
通证
Primas的代币为PST,总量1亿,2017年8月7日开启ICO,其中51%在ICO阶段分发给社区;20%给团队及早期投资人;20%为备用金;9%支持相关学术研究及教育等,团队持仓锁定一年后分两年释放,早期投资人锁仓六个月。
PST采用的增发机制,发行第一年增发10%,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递减5%,增发部分全部用于对内容价值、爬虫贡献、内容推荐等社区奖励。每天释放27400pst,40%分配给内容创作者(其中10%给转发评论等参与者),40%奖励圈主,20%奖励Primas Node运营者。
以上为白皮书V1.3.1版本规划,关于增发部分的实际激励分配机制早已与白皮书大相径庭,再要去深究项目不按规则执行、算法复杂、频繁迭代等各种问题已无甚意义,还不如多思考当下形态。
尽调
写了这么多终于可以讲重点了,无论Primas的生态描述得如何,最终呈现形态只是一个个APP或DAPP,普通用户不会关注底层逻辑,只会根据产品给出直观判断,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我在10月28日开始体验Primas的DAPP,注册即生成以太坊钱包地址,需要充值100PST才能发表文章,平台内容以一个个不同的圈子划分,新用户未加入圈子,首页无内容展示,加入不同圈子后,所有内容根据最新转入圈子的时间依次在首页展示,这点来看和微信朋友圈有相似之处,都是基于时间线的信息流,不同的是Primas以圈子的形式向外传递内容,理论上讲内容能转发传递得多远与内容本身的价值正相关,但由于加入了通证激励,这一特性前几个月被利用引发“公地悲剧”,每个人试图让自己收益最大化,从而损害到所有人的利益,一些优秀的作者选择离场。
由于Primas不具备查重功能,不能检测作者发布的文章是否原创,只有用户提供证据举报这一通道,平台上抄袭文和水文依然能获得收益,个人指数100,抄袭被举报一次扣除50,整体看DAPP的激励机制较中心化,治理机制较缺失,官方试图弱化行为操作鼓励,强化价值导向鼓励,除批量处理小号外,设置了防抱团算法,圈子也重新设置了参考指标,为防止被利用,具体算法均未公开,大致影响因素有:
圈内总人数、新增人数、读者活跃率、页面跳出率、留存时长、文章阅读时长、文章跳出率、文章页面滚动速度、文章点赞数、文章评论数、文章评论互动数、文章转发数、文章分享数、阅读量操作量比和转发文章通过率等数据指标,根据平均值,方差,峰值,规律,分布,随机性等算法得出。圈子生命力将决定圈内每个人的收益。
每14天为一个结算周期,PST发放后锁定15天可提币交易,从近期收益来看,官方并未按照每天27400PST发放,公布下我的测试结果:
10月28日-11月8日,发布12篇文章,圈子未管理,收益631PST;
11月9日-11月23日,发布一篇文章,圈子未管理,收益1518PST;
11月24日-12月7日,未发文,管理圈子,与群内成员互动,新加入成员翻倍,收益196PST。
测试的本意是想看下激励机制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以及不发文纯粹运营圈子的收益,结果亦是令人费解,询问官方并未给出合理解释,只说圈子及内容均以价值为激励导向。
关于“价值”,不同群体有不同看法,但项目都应实现“变现”才有长久持续的可能,否则“激励”只是项目方对用户的回馈,难以持续,目前DAPP中的内容基本都达不到变现的层级;如果是流量变现,平台活跃用户数不足千,更不可能,无论何种导向,平台最终都应该盈利从而使整个生态走向正价值循环。
总结
综合今年的区块链内容平台火热到年末很多平台跑路或是以各种缘由推迟token上所来讲,Primas无疑是个较为良心的平台,这得益于项目自2016年对区块链的研究,在联盟链、底层协议等技术上的积累,也得益于PST在去年牛市上交易所,如今筹码集中,前100的持仓地址拥有96%的PST,价格稳定,有不错的市值管理,熊市消磨太多人的信心,用户在面对能变现的项目和不能变现的项目时产生不同的行为,仅这一点就能在通证经济道路的探索上领先于未上所的项目。
近期的战略合作动向表明团队目前重心在拓宽海外市场,承担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这部分因提供技术获得的收益归项目所有,与生态内普通用户无直接关联,更不会在PST币价上有任何拉升,能影响币价的是有愿意加入Primas生态,购买锁定PST成为Primas Node,如九月与日本大型互联网公司Fivegate的合作对接。
Primas团队应该还是想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道路上做更多探索,否则以创始人和CTO此前负责绿茶浏览器,用户规模达4000多万的经历来看,不至于在运营推广上动作如此迟缓,基本在引导社区用户自行拉新,对于生态以后的规划或将采用多节点运作,节点可自行选择“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治理方式,平台用户自由选择加入,也可自建节点,即锁定PST成为Primas Node,从而让生态更多元化,在通证激励上,引入PSC积分,与token PST相辅相成,可能计划尝试走“证币分离”的形态,具体规则尚未公布。
未来进化过程中也许有较长一段时间,生态都难以价值变现,甚至可能最终都难以形成正循环从而失败,那么期间的代币激励也就是项目为此支付的成本,这里的代币和不能变现的项目代币有本质不同,不能变现给再多都只能称为空气币,因此不难解释现在Primas选择中心化分配PST,监控所有钱包地址流向,把成本限在可控范围内。另外也说明最初的白皮书并没那么重要,项目可根据后期发展重新制定修改完善,而一旦探索成功,其价值能让团队从区块链技术提供商的角色转变为生态的创造者,才有赋能现有互联网的可能。
这场探索信息价值的通证实验里,我们都是试验品。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Muse,访问yuanben.io查询【41YVJ3N6】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