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中国的几位科幻名家

科幻小说分软硬两派。一般来说,那些从现有技术出发,加以合理推论,对未来的科技进行想象并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小说是硬科幻;而那些核心是故事情节,只是有些科技幻想元素的小说是软科幻。不客气说,中国科幻小说很难用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来区分,因为绝大多数都是软的,能写稍硬一些科幻的也就刘慈欣等寥寥数人而已。大多数软科幻小说里面的科幻元素本身都是软的,甚至是反科学的,不客气说就是披着科幻皮的言情而已。更可悲的是大多数科幻小说作家不但不懂科技而且鄙视科技,写东西凭的是虚无缥缈的“人文关怀”,试问这样的科幻如何能硬的起来? 当然我并不是说科幻不能有人文关怀,好的科幻作品自然也不应该缺少人文内涵,但是如果没有“科”只剩下“幻”,甚至连“幻”也没有,又怎么能称作科幻呢?

何夕是这方面的典型,首先得承认何夕的作品是非常好看的小说,但究竟是不是科幻小说值得商榷。比如最感人的《伤心者》,主角做出来的那个大统一方程代换成一首古朴雄浑的音乐作品,一幅优美绚烂的图画,我想对母爱伟大的主题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这篇小说的硬核并不是科幻,而是其他的。题外话,刘慈欣早期的小说如《乡村教师》、《朝闻道》等名作其实也类似,科技和幻想在里面只是一种调料,主题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就我自己看他小说的感觉来说,何夕对量子论、大统一方程、基因工程这类经常出现在自己小说中的东西基本都是并不了解或者只是有个模糊概念,这就使得他的小说经常只有一个幻想的空壳。另外此人几乎所有小说主角都叫何夕,这种极端自恋,幻想自己傲世孤绝的范儿也很让人蛋疼。

王晋康老王十几年前有过不少好作品,很多思想是之前在别人那里没看到的,故事也相当好看,像《水星播种》、《七重外壳》等今天看都是神作。王晋康的问题也是缺少必要的科学素养,感觉他的许多思想都是民科甚至伪科学的东西,掺杂了太多的宗教和神秘学。以前我觉得老王的思想比刘慈欣要更深一些,文笔也稍好,但《死神永生》一出来老王就被爆得渣都不剩了。王晋康的问题还在于其文风受影视剧影响太深,老是憋着写一种戏剧性的场面,常常把人物对话写的跟话剧念台词似的,人物也太端着。当然现在的老王是更不行了,那文笔想象力跟小学生似的,真怀疑是代笔。

韩松可能前几年也是有好作品的,但是现在真是被普世价值忽悠瘸了。他写的东西据说是后现代主义风格,叫我说就是让读者看得怎么别扭怎么写。科幻小说不排斥诡异,甚至诡异也是科幻的独特魅力之一,像《球状闪电》里面那种毛骨悚然就很好。可是诡异过了头就变成了恶心,这也是韩松小说给我的感觉。另一个作者陈楸帆也是那种不别扭不舒服斯基派的,但他还是比韩松好一点,虽然诡异但不是太恶心。

钱莉芳是靠写“古代科幻”另辟蹊径出名的,如果说前几年的《天意》虽然玛丽苏但是因为书中还有一股英雄气,情节尚可令人接受的话,那么现在的《天命》则和其一贯的母知范儿一脉相承,典型的逆向民族主义。此外,她小说中的外星人也好,天命者也好,都属于噱头,跟科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年轻一辈里面真正写科幻的有两个人,一个长铗,一个赤色风铃。这两个人算是自己能搞设定的,其他夏笳等人殊不足道。长铗的《男人的墓志铭》是融科幻与人文于一炉的好文,后面的《屠龙之技》也很不错,倒是他广被称道的《昆仑》除了创意之外其他的成就有限。长铗的问题是说故事的能力差一点,像《莱氏秘境》这篇文其实创意足够牛逼,但是故事写得太简单太没意思了。他其实适合写点长篇练练说故事。赤色风铃呢,想象力是非常强的,但总觉得此人器局偏小,就没见他正儿八经的写过一篇东西,基本都是卖萌向的。

宝树是少数几个由网络进入科幻圈的人物,他的想象力不俗,文笔也颇老到,又不乏网络上特有的那种活泼俏皮。但很可惜,他也并不太懂怎么从现有的科技出发设定一个科幻的环境,这就使得他的小说许多都迹近玄幻。这点在《三体X》中的表现最为明显,几乎就是为了科幻而科幻了。

最后再说说刘慈欣。一直感觉大刘与其他科幻作者的区别是理工科生和文科生的区别。这说的并不是真实的学习经历,而是思维方式。刘慈欣初出道的时候其实也是文科思维,写出过类似《西洋》、《光荣与梦想》这样的情怀党作品,但他一旦用工程师的思维来写科幻,其他作者就只有望其项背的份儿。像《三体》三部曲这样的作品基础就是先设定一个理论模型,然后推演出结论,然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搭建小说框架,而不是其他作者通常那样,先设定一个故事主题,然后寻找能用上的科学理论。当然刘慈欣的牛逼之处不仅在这这个地方,这里不多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便聊聊中国的几位科幻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