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呵护,随顺、体谅

      尊重儿童的独特性,细心呵护他们成长。

      美国年度教师贝特西·罗杰斯曾经说过“要帮助每一个儿童完成社会性发展与情感发展”。在她的教室门口贴着一首诗,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你正在进入儿童的世界——”。这首诗最能体现罗杰斯的哲学精髓与课堂气氛。是的,儿童需要在一个安全的,充满关爱的,且激发思维的环境中学习,需要在一个充分考虑儿童需求的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

        我坚持不因为一个孩子的分数而去批评他,允许他学不好这门课,允许他没有学习这门学科的天赋。不爱学习不是罪过,学不好也不是十恶不赦。我会努力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但不以成绩论英雄。一个学困生会因为没写作业,上课纪律不好而被我批评,但绝对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被我批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会简单直接地传达明确的观点,而不是就事论事的批评。批评,一些叛逆的孩子会本能的拒绝接受,而温和地传达观点,或许更能潜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师真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细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在更多时候,我会积极拥护孩子们之间的差异性,培植和保护孩子们的独特性、个体性和不规则性,努力不伤害他们,让孩子们因为教师的呵护而安心、自在。

      在适当范围内对儿童保持随顺与体谅。

    “随顺”不同于“放任”,它只是正视每个孩子的发展差异。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生命都如出一辙,而应该允许一些孩子就是懒惰,就是不勤奋,就是需要你多提醒。教师不要试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习惯不好的孩子,过于直接的目的会导致教师强烈的挫折感。与其接受最后的失败,倒不如一开始就不抱多大的希望。

      我从不指望可以立竿见影的改变问题孩子,也不想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任由他自生自灭。我只把自己定位于慢慢陪他成长,陪他学习的那个人。在我的世界里,只要这样的孩子能够略微有所进步,那就很好。允许孩子犯错,在适当范围内对孩子们保持随顺与体谅。

      不奢望所有的孩子能够以一般的面目统一前行。面对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应该保持更多的随顺与体谅,这样的孩子本质上大多数也是愿意上进的孩子 ,只是他们缺乏良好的自制力。教师应该持着体谅之心面对他,帮助他,而不要把对他的要求放到最低。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很多教师挂在嘴边的词。爱的愿望并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很多时候,教师不一定要说爱。那种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的爱,对学生何尝不是一种施舍,一种伤害?

      我认可教师在面对儿童的时候必须秉持专业的姿态。温情,善意,敏感,理解,尊重,呵护,随顺,体谅。这样的姿态,可以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诠释的更具体。如果真能秉持这样专业的姿态面对儿童,我们的师爱一定不会流于形式,一定不会走向误区。

      期待: 每个教师都能以正确的姿态面对学生,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摘自 沈丽新《英语可以这样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重、呵护,随顺、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