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和自我心理成长

生命的初始和终结是个奇妙的过程,试想一个孩子伴随哇哇的哭声降临,再经历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逐渐成长并学会生存的技能。就比如此时的我,坐在电脑前组织语言去写东西,从出世那一刻开始,谁能断定我如今会坐在这里写文字。

成长就是这么奇妙,可以给予你无限的潜能,也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而我所说的成长,只是个简单的代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诸多因素促使我或者说我因为诸多可能而长成现在的我。生物学上是这么解释人的,把人拆分成细胞,精确到每一秒,譬如说上一秒的我和这一秒的我是不同的,细胞的形态每秒都在变化。而事实上用普通人的解释来说这个结论是错的,上一秒我在打字,这一秒我还在打字,没什么变化。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也没什么变化,当然这只是比较客观的说法。

我上面的列子只是说明一件事,人成长的过程如果拆分成每一秒来计时,那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代表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文艺的说法就是:你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你的产生深远的影响。简单来说这些事和人会在在无形或是有形中塑造出未来时刻的自己,这些事和人就像生物学所说的细胞一样,组成你自身发展和心理成长的小分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受周围事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会自身形成一种观念和见解,即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以上是我对普片现象的一些愚见,综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有些理论我是不太明白的。比如我已经不记得我经历过的很多事,但是有些大事件我恐怕这辈子的忘不了,比如四年级做头部肿瘤切除手术剃头发的过程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但你让我在仔细想我四年级时还发生过什么事,不管是闭上眼睛还是回忆过去的心酸血泪史,我都想不起来的。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只会去记住印象深刻的某一场景或是某一件事。老师说过我们所经历过的事都记得,但是我努力加载后还是不知道我去年的十块钱是在哪儿掉的。所以这种能记得出生之后所有事的人其实是很少见的。

再比如说,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现象,小时候希望自己是某某公主或是某某奥特曼;再长大些希望自己是某某大侠,仗剑天涯快意江湖恩仇,还有一身绝世武功;我们的想法和观念都在接触不同的事物后产生一系列变化。但是插一句白话,都在从虚拟向物质化转变。随着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我们不断接收现实世界的变化的同时,也在用简单的方式向现实世界靠拢。我们就会发现没有奥特曼和白雪公主、月球上没有嫦娥和玉兔、人也不会莫名其妙就飞升上神。(跑偏了)

在我成长的某一年龄阶段在《哲思》上看到一句话,信奉至今,那是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的一段话: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通俗易懂,读起来非常顺畅。当然,我不是讨论它如何顺畅的问题,简单来说这句话其实很贴近一个规律,在我过去发生很多事中,这些事促使并塑造出此时的我。贴合一句俗语:三岁看老。这是泛指,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和看到的,不管是否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都回去整合这些事件,然后得出某一结论。就拿我读大学这件事,我周围的堂兄表姐都读大学,我在这种逢年过节聚到一起的氛围中,听他们各自讨论大学生活各种安逸,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那就是——大学这么爽,好好学习,然后考大学。这一结论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努力并好好学习的角色,我也是因为努力学习才得到考上大学的结果。(我就不写为什么我会知道好好学习等于考上大学这一结论了,为避免凑字数的嫌疑)

在我成长过程中发生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我亲眼目睹校园暴力,一群人把一个人打得头破血流,而作为旁观者的每个人除了目瞪口呆,就什么也没做。那种看着棍子打在身上的视觉冲击触目惊心,但是我能感觉到周围的人对受害者的同情,这件事一直在我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持续发酵,并一直影响着我。如果说一定要对这件事做一些评价,只能说即使不是施暴者,我也会觉得我和那些施暴者似乎也没多大区别。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想不明白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起源,比如说蹩脚的打架的理由是我看你不顺眼,所以我要打你;或者我们素未谋面只凭一个眼神,我就能因为我在你眼里看见了对我的不屑,所以我要打你。后来才明白人类上万年的群居生活过程中,居然还要通过权利的斗争来宣誓主权,而所谓的叛逆和反骨,不过是恰好是人类权利的斗争的一个过程,在叛逆期这个过程中那些叛逆得脱颖而出的人,不过是过早的把斗争带入生活的人。

我在十岁到十三岁之间是属于留守青少年,我一直认为如今我的三观和这三年的留守生活密不可分,半大的孩子对是非曲直是很模糊的,虽然我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我在这段时间确切的发生什么,但是它是我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我印象深刻的初中班主任、一年一任的高中三个班主任、以及周围无数性格各异的同学,这些人一大部分是带着正能量的,而少部分人的遭遇又让我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怀疑。譬如我高三的班主任说过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再过二十年,不懂英语的都是文盲。我虽然不知道这句话可信度是多少,但是当时的场景以及当时的语气是真的让我深信不疑,并暗下决心好好学英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自成一套的生活法则,在不涉及各自生活情况的条件下我觉得群居和独居是没多大的差别的。在我接触到室友这种生物之前,我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洁癖的,因为至少在不涉及生活住地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干干净净光鲜亮丽的,而且给我的感觉都还行。但是当几个人住在一起,晚上睡前看见的最后一个人是你,早上起来第一个看见的人还是你,你就觉得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当你发现你们在交换信息时三观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你就会觉得人生太复杂。就像我始终不明白我对面床铺的室友说鹿晗长得丑,而我隔壁床铺的室友会因为这句话和她吵起来。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总会衍生出很多性格问题,所以我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起源又刷新了认知。如果说确认过眼神,是两看相厌从此是路人,那么这种一句话就刀剑相向是怎么回事,人果然是复杂多变啊。

我在与不同的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心理扭曲,感觉往前二十年我认识的都是天使,往后认识的都是高手。天使教会我如何坚强的的撑过高考,而高手教会我如果你不会绝世武功你就等着被秒杀。我在接受某一观点或者某一件事是客观真理后,就意味着我要推翻之前的观点或者重新整合我的观点。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光是外表的成长,我更趋向于心理的成熟,我同很多人一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夸奖,不同的是我们各自的定位不同,我们可能为相同的目的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这种情况是在不同的生活坏境中形成的。我们从一开始的被迫授学到自学,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我们自身遇到的事都会对我们今后的判断和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不同的过程导致后来天差地别的结果。说严重一点一个看似随意的选择会决定你以后会朝向那个方向发展,我们喊着不相信命运,要如何去创造自己的价值,但有的时候你选择如何做时,你的未来就大致勾勒出来了。当然,这要结合你自身很多因素,比如你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决心,你是否有产生这一特定结果的能力。

我之前说过我一直信奉索甲仁波切的一句话,并不是因为它与大多人的成长规律相契合,而是这句话的后半句: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这让我觉得我的未来未知的可能性会因为此时我的某一动作或某一行为而有不同的走向,我也会因为这句话去刻意的注重我的行为,这么做可能有些傻,但是有些时候不得不说它确实是有些道理。

正如我开篇所写,生命的降临本身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每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心理成长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人的未来都是自身不断摸索和不断修饰而来的,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就意味着其观念和价值趋向不同。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所写,有些混乱,见谅。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