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BUG——电影《变蝇人》观后

反思科学负面效应的角度和问题随着科技进步而增加,核威胁、环境污染、基因带来的伦理挑战等等(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三部曲对此有精辟的论述);“然并卵”,科学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加快了伐。事实上,反思科学“不是”的只是人类的个体,人类对科学的溺爱和依赖已经没有“回头是岸”。在很强意义上,科学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宗教。然而,导演是人类的个体,一个个体永远可以坚持自己的思想与想象的。这部电影我认为是反思科学的佳作。好电影的故事一般都是简单有力,这个部电影也是如此,讲述了一个科研者因为“献身研发”而与一只苍蝇混合而成为“蝇人”的事儿,这中间穿插了一段令人惋惜的爱情。吊诡的是,这段爱情源于科学,而最终毁于科学。就观赏性而言,这部电影刚开始轻松正点,但越看越恶心,越看越沉重,当然越看也越思潮南平。

电影中的高科技成果是“电动传送机”,其原理是把传送物进行电解析,然后传送电信号,在传送终端再合成恢复成原物(很科幻吧)。该成果已经可以成功传送无机物,但传送有机生物则有些问题。其实,仅凭成功传送无机物,男主也足以扬名立万了;在这个当口,剧情开始展现人类的贪欲(虽然往往表现为积极进取与克服挑战等“好人好事”儿)。男主在较为成功传送一只狒狒后,因为着急和愤恨做了传送自己的实验,这个时候按照原计划是要对成功传送的狒狒进行体检从而评估实验结果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然而,男主放弃了原定的科研规程,擅自提前“实验”了自己,人性再次干预了正常的科学规程,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不是要赞美一下?这个行为在电影中没有引起我的一点赞佩。这次实验中,“出了点小事儿”,一只苍蝇莫明跑进了传送仓,与男主一起被分解合成了“蝇人”。后面的情节则展示了人变蝇的扭曲毁亡过程,有点恐怖,但更多是恶心,符合电影逻辑,有看点,但缺乏“观赏性”,也许导演就是要演示了这个令人恶心的下场是如何发生的。

值得玩味的是,“电动传送机”的实验场景耐人寻味,作为传送技术,没有把实验中的发收地点相距千里万里,而是就在实验室,“收发仓”近在咫尺,电影没有交代这个技术的应用场景,似乎有意让观众给观众一个暗示,这种传输技术其实有必要吗?

最后,我觉得导演并不是完全否定科学,那支最终要了蝇人性命的猎枪似乎暗示了导演内心的平衡点。科学无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猎枪”,但与人性要“混合”好,一旦揉入兽性就“恶心”了。因此,科学研究要慎而又慎,防止“苍蝇”入侵、防止留下BUG,才能最终给人类带来幸福。

科学的BUG——电影《变蝇人》观后_第1张图片
剧照源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的BUG——电影《变蝇人》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