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示范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求学于师范时,只知道几年后,我会像我的老师一样,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是却从不知道学校的名称为什么叫“师范学校”,更没有思考过“师范”二字所蕴含的深意。

成为教师后,我慢慢的理解了、懂得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不正是对“师范”二字最好的诠释吗?

近年来,学校提倡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一本本专业书籍犹如一盏盏明灯,为迷途的船只指引航向。于是,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反省自己,用行动践行理论,用理论支撑实践。特别是《0--8岁儿童纪律教育》这本“重量级”的书,厚厚的、大大的。浸透着墨香的文字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芒。每每遇到教育困惑,我就会想起身边的这位贴身好友。翻阅、查看,一遍遍啃读,一遍遍思考,想不明白的,理解不透彻的,就再读、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就这样,点点滴滴的精华汇聚于心。

书中的很多纪律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第六章《通过榜样教导可取的行为》我是深有感触。

我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也都会以“榜样”的角色引领、示范。但并不知道为什么“示范”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但这本书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模仿角色榜样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人们据此建构自己的个体知识和理解。当然,儿童也会用他们所尊敬的成人榜样来建构自己关于适宜行为的观点。因此,教师和父母的榜样就是有效的指导和纪律教育方法。教师在示范适当的情感表达和适当的行为上花的时间越多,他们在纪律问题上花费的时间就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少。

打扫水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件难事。但是,每次打扫完之后,总会出现卫生死角清理得不彻底,墙面有污渍残留现象。如果按照我们以往的知识经验评判这件事,我们会认为学生没认真打扫、偷懒等等。基于这种判断,我们会把学生严厉的批一顿,责怪学生没把这个工作做好。那是不是下次学生就能把这个事做好了呢?未必。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每当呈现一个行为问题时,不能立刻简单地“宣判”这种行为的对错,而是强调行为问题的合理性,系统分析行为产生背后的原因。

打扫水房事件背后透露出三条原因:

1.因水房死角太脏,学生不愿意亲自下手清理。

2.学生不知道所谓的干净是达到什么程度。

3学生脑中已有的经验在强化着打扫水房的行为。

基于以上原因,我用示范可取的行为解决其问题。

我和值日生共同打扫水房,边干边教授他们怎么做。扫帚扫不走的垃圾,我亲自下手捡起;下水道堵塞,我亲自下手一点点把垃圾抠出来;瓷砖上的泥点、污渍,我用抹布一遍遍的擦干净。积极的榜样会引发更积极的儿童行为。学生看老师如此这般不嫌脏、不怕累,他们干起活儿来更是起劲儿。打扫完之后,我总会用这样一句话结束我们得工作:“这个水房,真干净。”

孩子们需要有人教他们怎样收拾脏乱,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你向他们展示你所谓的干净意味着什么。换言之,你和他们一起干,看到你帮忙打扫,也会给孩子们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息,即教师认为把水房打扫干净是一件值得做的事。自己就是一个有效的榜样。

某日,我到水房洗手。一看,水池里、地面上到处都是垃圾。索性,我拿起打扫工具清理起来。不一会儿,放学的铃声响起来。学生陆陆续续走出教室,站队,等待下楼。因是就餐时间,我本想着学生会跟随队伍下楼,但没想到,好多学生走进水房,拿起打扫工具清理垃圾。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之余,我想,学生主动帮助我打扫水房,并不是为了得到外在的奖赏,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道德自主吧。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的人,责任之重大。所以纪律教育方法必须根据目标来确定,比如自己要去哪里旅游,那就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一样,这更能让人易懂、易理解。当自己心中明确了目标,如让孩子成为有归属感的、有责任感的、有成就感的,那么我们的纪律教育方法就要与之相匹配。所以无论何时,只要教育儿童,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长期教育目标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范.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