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

小姨妈刚刚经历的事

最近不知道怎么滴,小姨妈遇上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

昨天下午接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一个电话。我儿子的手臂,在课间玩耍的时候,被一个班级里的男同学咬伤了。老师表示非常抱歉,问我要不要跟对方家长联系一下?

结果是,儿子外婆急急忙忙的赶到了学校,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处理了伤口。对方妈妈态度恶劣,说咬一下怎么了,自己孩子也被这样咬过,有什么关系!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1张图片

这不是他们家孩子第一次伤到同学了。就因为这件事情现在才发生在儿子身上,小姨妈自己对自己的的教育方式思考了一夜。还有些总结经验给大家。

2

保护孩子的”度“”在哪里?

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中,学好如何与人打交道是最需要掌握的“生存法则”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之间难免发生争吵等情况,冲突和矛盾简直说来就来。按照现在的主流育儿观,孩子吵架大人不要介入。

视孩子如珠如宝的家长真能做得到吗?

现实情况是,不仅孩子打闹引发家长互殴的消息时有耳闻,我最近在小区里,也目睹了好几个孩子普通打闹,家长却奋勇向前亲自干仗的例子。那么如何把握好护犊子的“分寸”,让孩子在打闹中成长?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2张图片

3

小姨妈举例:女儿被“打” 妈妈怒斥对方“没教养”

上周的一个傍晚,就在小区玩乐区,玩到兴起,一个幼儿园学龄的小男孩拿着手中的玩具枪,对着扮演“敌人”的同龄小女孩身上敲打了几下,于是女孩哇哇大哭。

接下来,如果按照“大人不要介入”原则,等双方孩子情绪冷静并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后,再让并无恶意的小男孩道个歉,孩子就可以继续玩角色游戏。

然而,女孩的妈妈认为孩子“被欺负”了,于是大声骂小男孩“没教养”,把男孩吓得哇哇大哭,再怒斥男孩的奶奶教出的孩子“没家教”。见状,小女孩也被妈妈的情绪同化伸出小手指着男孩,时不时附和一句“你不对”、“没教养”。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3张图片

显然,小女孩已经将对方挑逗式的打闹行为,认定为对方在“欺负”自己,并模仿妈妈以愤怒和对立的情绪,来对待打闹或者行为挑逗引起的冲突。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4张图片

4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不过度介入不偏袒

孩子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打架事件,对于如何处理这类事情,父母们态度各异,分为以下两个派别。

“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父母都表示自个的小宝挨过别的小宝打,班里甚至有一些专门欺负其他人的“小宝王”。有父母认为不应当教小宝“以暴制暴”。小宝拒绝‘动手’未必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现,作为父母这个时候不能责备他,而应当认可他。动手处理不了问题,这样你打我,我打你,最后受伤也是小宝。小宝对父母来说都是婴儿,伤了谁都不好。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5张图片

“反击”派:挨打了就要打回去

小姨妈一位老友:“闺女仙仙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老友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老友又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6张图片

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我老友说好!

以上两种观点曾经引起了他们班级家长的热烈讨论,但是还是争执不已。孩子打架是经常出现的事情,相信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所经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林君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他们世界的游戏规则,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规则去“掺和”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之间的斗争,父母要明白的有这些道理。

《西尔斯亲密育儿》一书中提到的“丛林法则”曾让小姨妈印象深刻——把孩子扔在一堆孩子当中,让他自己学会抗争。抢得最起劲的孩子就能拿到玩具,性格比较温和的宝宝可能会从这场弱肉强食的游戏中退出,也可能会应付自如予以回击。

换句话说,就是有攻击性的孩子意识到了进攻就要付出代价,而性格温和的孩子则学到了太温和怯懦就会吃亏。

所以说,孩子是在每一次“尝试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争吵打闹也是一门功课。比如在几次打闹的过程中,孩子发现这种行为不被接受与认可后,会逐渐学会用其他方式表达和交流。尤其是3岁前的孩子,大多数玩笑性质的“打人”,虽然看起来不正确,却是孩子正常的交流方式,少有真正的攻击性质。

家长要做的,是评估事情的性质后,帮助孩子调整情绪,从不愉快的心情中解脱出来,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引并且不偏袒。既不要主动跳出来为孩子“讨公道”,甚至当着孩子面指责别人。更不要怂恿孩子对其他人拳脚相向,坚决制止攻击性行为,否则会引导孩子误入歧途。千万不要仅仅为了面子,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让孩子感到委屈。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7张图片

5

关于被打要让孩子知道的那些事

一、妈妈不能替你去还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遇到被打的情况,妈妈是不能出手替你去打人的。只有孩子自己亲身体验、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才不会不知所措。

二、试试抓住对方的手腕。告诉孩子,面对小朋友打过来的小巴掌时,不妨试一试迅速抓住对方的手,这样对方就不能动了,不能动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对方手腕的同时要告诉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三、不还手并不等于懦弱。要让孩子知道,被打时以牙还牙的方式一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仅仅是抓住对方小朋友的手腕,而不是还手,这并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礼貌、懂谦让、懂得解决问题的行为。

四、妈妈就在旁边保护你。如果抓对方手腕也不能阻止对方打人的时候,被小朋友打后要让孩子及时的告诉父母,让他相信,爸爸妈妈会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6

其它国家父母如何处理孩子打架的问题

1、瑞典:欺负人是一种优势

在中国,欺负人是—种霸道错误的行为,是要受到谴责的。可是,在瑞典,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既不能去找老师,也不能去找欺负人的孩子父母。这就是东西方在观念上的差异—这里讲究竞争。

逻辑不一样,评价也不一样。在这里,受欺负是无能的表现。对于孩子之间的互相欺负,老师是不管的,这叫鼓励竞争。欺负人的孩子会体验到实力带来的优势,被欺负的孩子会努力提高竞争能力。

2、德国:善良教育与反面教育双管齐下

德国武器制造的精良是世界知名的,可是德国人却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的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玩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

德国家长认为,报复不能解决所发生的事情,宽容待人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善良品质。在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同时,德国人还非常注重反面教育的作用。对于校园里所出现的那些恃强欺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8张图片

据悉,曾经2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即果断地予以开除,然后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调教。

3、美国:认识孩子的朋友

针对“孩子挨打怎么办”的话题,美国教育专家凯特·葛恩波斯在《应对欺负、挑衅与恶意》一书中给家长开出了下面的良方:

把情况告知校方:家长有必要把发生的事告诉孩子的老师、园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

认识孩子的朋友:告诉他们当你的孩子受到欺负时,你的感受。如果你孩子的朋友知道了你的感受,他们会更乐于前来告诉你幼儿园或学校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这些训练可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给物品标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鼓励孩子敞开心扉:爸爸要明确告诉宝宝:只要你受欺负,爸爸是一定站在你这边的。力量强大的爸爸比妈妈更能让宝宝感到自信。父母应鼓励孩子向老师、家庭成员等敞开心扉。这样可以先把问题摆明,然后你就有机会和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

4、法国:“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每当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要人为地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孩子的行为,从而使孩子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教育方法。

“自然后果法”追求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独特效果,据说,它比单纯的说教或直接的斥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各国教育观念不同,仅供参考。

最后,儿子的那位同学妈妈,希望你也能为了孩子,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还有改善的空间呢?

究竟谁对谁错?

正确的解决方式又是怎样的?

父母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欢迎大家给小姨妈留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哦!

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_第9张图片

遇事需冷静,

冲动是魔鬼。

打架成本高,

害人又害己。

-END-

原创作者:『孩儿他舅 』并非教育家,但身边汇聚众多教育专家,打造孩事儿原创栏目,目的是用短视频的形式,展现不同家庭的不同家庭教育观以及一些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每天发现教育问题,分享教育方法,愿与更多家长共同学习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天小姨妈孩子在学校被打了,那今天就来聊一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