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有诀窍,我们学起来

      语文课本在教材改编后,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著名古诗词和古文名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多是古诗词,这些古代名家古诗词描写形象、内容易懂,每一句平仄押韵整齐规范,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便同学并不完全理解诗意,也比较容易记忆,并且很多名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家长在孩子没上学之前,就已经带孩子读过、背过,同学上学后再系统学习时理解掌握都较容易。

    只是我也发现:其中有一些古诗词内容意思虽容易记忆,但是题目有些长,有些低年级小同学没有读过太多的文言文、没有语感,记住诗词的题目相比只记内容名句就显得有点困难,磕磕巴巴的总说不流利。比如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内容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美丽风光,诗句优美易懂,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小学生背诵起来很容易,只是当我抽背小同学时,笫一遍小同学跳过诗题、朝代作者直接就背内容"毕竟西湖六月中…”我提醒同学要从题目开始,于是她从宋、杨万里开始背,我想自己大概没表述清楚,就再次提醒从诗的题目开始背,这时同学才加背上了诗题,于是我就听到了她坑坑巴巴背诵的诗题,听的我着急又别扭,关于诗句本身优美意境的体会瞬间被打碎…一遍这样,我想同学是不熟悉,两遍这样,我想或许是我没讲清要求,三遍以后,诗的内容已背得熟练了,诗题依然如前,这下我知道了:小同学是因为诗题目较长她感觉不好记、拗口,所以就记不熟,大家知道这些著名、优美的古诗,题目记不住就像人早起不梳洗一样,将来累积多了岂不乱七八糟呀!不行,得仔细地给小同学解释下题目,意思懂了或许就能熟记了,结果同学说上课时老师也讲过了,只是同学依然不能流利地背诵出诗题,看来我得再换方法看怎样能让同学记住。


记忆有诀窍,我们学起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联想到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我想还是从形象、兴趣入手,于是我对她解释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说的早晨,想想是不是天刚亮你还在做美梦,晶莹的露珠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叫你起床呢?我观察到同学脸上一闪即逝的羞涩,她该记住"晓”的意思了;“出”就是伸个懒腰起床出门,去干什么呢?从哪里出去呢?在电视电影里看见小和尚时,是不是大多都在拿着扫把打扫卫生,寺庙里是不是很干“净”,小同学的眼珠转动着,能感觉到她在回想那种画面;看那些小和尚、老和尚脸上都是怎样的神情?那些弥勒佛都笑眯眯的、很“慈”祥的吧,小同学轻轻点点头;“寺”当然就是小和尚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寺院,这个寺院就叫“净慈寺”;送”就是送别,送什么人时才会放弃热被窝早起呢?是好朋友吧,会舍不得呀,杨万里舍不得好朋友离开,所以天刚亮就起床送好朋友“林子方”呀!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这样讲你能记住了吗?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小同学虽没明确肯定回答,但表情明显轻松了很多,就再让她试试背诵,没想到我刚说完,她连书都没看,她就很轻松流利地背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题目,我感到好轻松,不忘立刻鼓励同学理解记忆地快!

      看到同学记住了,我告诉同学刚才关于“净慈寺”的解释只是为了想要让同学记住,“干净”呀、“慈祥呀”只是为了方便记忆,其实净慈寺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

      写这些我只是想用亲身经验告诉大家,记忆、学习方法多样,重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而是灵活多变、有助记忆的方法,能记住、吸收变为自己知识的方法,就是有效的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此我得多思考、多实践、尝试、总结,在平时的辅导过程当中不断变换使用,找到适合每个同学的方式方法,是我的根本愿望,更希望能多和孩儿爸孩儿妈交流、分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有诀窍,我们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