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说服》,作者是诺瓦·戈尔茨坦 、史蒂夫·马丁 和罗伯特·西奥迪尼。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正确的去说服他人,我将分享其中得寸,再进尺、制造足够的惊喜和高度恐惧信息必须配合详细的行动建议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得寸,再进尺
我们想要说服他人去做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这个要求,那就很容易被对方拒绝。那我们如何提高说服他人去做这件事情的成功率?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先提出一个小要求,这个要求很容易实现,对方就容易答应我们。当对方做了这个要求以后,我们就顺势提出真正想要对方做的更困难的事,这时,对方继续答应我们去做这件事情的几率就会迅速提升。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叛逆不听话,他们总能找到借口不做作业、不打扫房间。这个时候,我们先提出一些简单的小要求,比如在我们的陪同下先做一部分作业。他们往往就会同意这个要求。
当我们在他们做完作业后,先表扬他们做的很不错,再提出让他们把剩下的作业都做完。孩子们答应继续做完作业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当孩子们觉得自己出于自愿答应了这些小要求,而不是被强迫答应,这种心态就会促使他们做出更大的改变,收获学业上的进步,以及更整洁的生活空间。
这个方法对自己也很有用,拿健身举例,我们一开始不要给自己设定过于宏大、难以实现的目标,而是要从最小的要求做起,小到没有借口逃避——譬如绕着小区走一圈。最终我们在执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我们已逐渐能接受给自己制定更高的健身目标。
二、制造足够的惊喜
如果我们想要从客户那里收获更多,我们最好是给客户创造足够多的惊喜。以餐厅吃饭的客人为例:
当服务生在客户结账时,将账单送到餐桌前,同时给每位就餐客人提供了一颗糖果,服务生的平均小费增加了3.3%——幅度不大,但确实有所提升。但是,服务生在客户结账时,将账单送到餐桌前,同时给每位就餐客人提供了两颗糖果;这回小费竟然高出了14.1%。
当服务生在客户结账时,他先给每人提供一颗糖果,然后转身,示意自己即将离开。然后呢,他们再故意折返,从口袋里再拿出一颗糖果给客人。这个动作的言下之意就是,“呀,你特别好,我要多给你送一颗糖果”。结果如何呢?服务生的小费上升了23%。
服务生在用餐结束之后将小糖果摆放在银色小碟里,随同结账单一起送到餐桌。在这个情境中,小礼物显然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互惠准则——一个人得到的越多,他回报对方的感觉就越强烈。但是,什么因素能够让小礼物、小恩惠的说服力更上一层楼呢?
这里要注意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给予的东西在接收人眼中有一定分量,这样对付在潜意识下就会做出回报我们的行为。
第二个要素是收到礼物的意外程度,当客户已经认为得到了惊喜,这时再给他增加一个惊喜,客户感受到意外的程度更强烈,他的回报感就越强烈。
第三个要素是礼物的个性化特征。如果礼物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别的,区别于其他人的效果也会很好。
但是,我们要注意给客户惊喜的策略不能对全部的客户都这样做,只要客人发现每一桌的情况都是如此,多加的那颗糖果就失去了分量,失去了惊喜,失去了个人色彩,而且他们反而觉得厌烦或者是恶心,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广泛的使用。
三、高度恐惧信息必须配合详细的行动建议
有时,我们为了让说服对方,我们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告诉对方不正确的做事,会有严重的后果。通过激发恐惧情绪确实能够鼓动受众采取行动、应对威胁,然而,这条基本规律并非屡试不爽——当激发恐惧的信息仅仅描述了危险状况,却没有告知大家清晰、详细、有效的方法应对危险,那么信息受众可能会通过“屏蔽”信息或者以否认信息有用的方式来应对恐惧情绪,继而麻木不仁、无所作为。
比如:医生希望说服超重患者减轻体重、增强锻炼,一方面是要提出超重带来的潜在危险,同时也要提供清晰明确的步骤,让患者能够实施减肥行动,包括提出具体的饮食搭配方案以及锻炼计划。仅仅指出超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只会让患者感到恐惧,转而逃避问题,并不会去执行减肥计划。
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展示吸烟、无防护性行为、酒驾等危险现象的画面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宣传效果并不好,因为不提供有效的计划,引导人们杜绝此类行为,那么,宣传工作的效果可能事与愿违,甚至相背而行。
只有当人们能够获知明确的行为方式摆脱恐惧,才不会需要通过回避等心理手段寻求慰藉。他们明白有详细的步骤可以解决问题,才会尝试改变自身的不正确行为,所以,我们采取恐惧信息的方式来说服大众时,加上详细的解决步骤的效果才会有效果。
现在来回顾一下,当我们想要说服别人,可以采用得寸,再进尺;制造足够的惊喜和高度恐惧信息必须配合详细的行动建议的方式,当你学会了以上的方法,对你提高说服能力,会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