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妈妈职位后我有一个梦想(白日梦?)—大变孙悟空

世人都说婚姻这座围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说明这是双行道,可以往返。但是生娃养娃只是单行道,只能一直前行,或快或慢,永远回不了头。即使老司机碰到单行道都可能头疼,单行道行驶需要极强的驾驶技能与足够的耐心,才能在这条道上更安全高效前行。但是妈妈们基本都是先上岗,再一路打怪升级。就职妈妈岗位已近三年,我想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变成孙行者—大变分身、扫妖除魔、不离不弃、坚持到底。虽然有些是白日梦,就让我且梦且行吧!

目前闺女快三岁,老妈子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的重心完全是孩子。虽然养育孩子的快乐,妈妈们可以如数家珍,然而养育过程中的痛点也往往让妈妈崩溃失控。

于我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缺少有效助攻之上篇---隔代育娃鸿沟无法逾越

闺女27个月之前一直有外婆帮忙带娃。我是怀孕七个半月开始转为家里远程全职外贸工作。工作清闲时有很多时间陪闺女,工作忙碌时一天的邮件比清闲时一个月的邮件数量还要多。一般说婆媳矛盾多,较难调和。亲妈我还是敢于直言不讳。

外婆是我们指出来的都说好,比如外出回家第一件事情应该洗手。但是客观情况是年纪将近七旬,记性是硬伤,所以经常忘记。在我们年轻人看来这个习惯只要几天就可以养成,怎么会有忘记这种说法。有些时候外婆让小孩洗手,小孩哭闹不想洗,然后就不了了之。也有听一个朋友说,如果她一整天不在家,一天下来婆婆可能只给她小孩洗一次手。我们每次发现回家没洗手就会感觉很心塞。这个示例说明隔代教育矛盾无处不在,往往无法调和。因为父母对正确的事情比较能够坚持原则,不妥协。而隔代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喜欢顺着小孩,不想逆着小孩。只要孩子不哭闹,一直开心就成。

因外婆小时候过得比较贫苦,一直坚信一点,那就是“头疼怕三碗”。没错,只要喂饭就是满满一勺子总是守在娃嘴巴边上,一旦嘴巴空了,立马一大口喂进去。小孩都已经打饱嗝了,还会继续喂,直到有点反胃了小孩拒绝再吃才结束。我每次都说如今这时代我就怕闺女吃撑了,不怕她吃不饱。小孩没吃饱会要求吃东西,一直吃撑对身体负担太重。外婆总是笑呵呵说:“你们心真大,我就怕小孩吃不饱。”

解决方案:改变不了老一辈,那就改变小一辈。需要父母的理论知识与大量时间,耐心坚持一定会出成果。

小孩从外面玩回来,尽量抽出时间亲自带她洗手,然后讲解洗手的好处,为什么要洗手,养成小孩自己要洗手习惯。每次进门时候不断输入回家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直到小孩自己主动说出这个答案并身体力行。此过程中不可急躁,要尊重小孩需求,给予适当帮助。

关于吃饭多喂问题,将主动权放给孩子。告诉她吃饭只要吃饱了就可以,吃撑了自己的胃会不舒服,还会呕心。然后列举吃多了胃部不舒服的事例增加其切身感受。在了解了一系列因果关系之后,小孩只要吃饱就停止了进食。

二、缺少有效助攻之下篇---半全职妈妈分身乏术

娃28个月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外婆无法继续帮忙带娃。爸爸工作性质,陪娃时间不可能大幅增加。因此我一边工作一边带娃一边整家务。常有以下场景:

场景一:

“宝宝,妈妈工作有个重要事情,需要打个电话,宝宝自己玩一会儿,宝宝安静点,好吗?谢谢!”

“好!”

“喂,您好!您看到我发的邮件了吗......”

“妈妈,我要撒尿尿。我要撒尿尿......”“妈妈,我要拉大便,我等不及了,要拉裤裆里了.....”“哇哇哇......妈妈,妈妈,可是我要妈妈抱!”“妈妈,你可以帮我......”

龇牙咧嘴却又无可奈何后。

“先生,真是不好意思呀!我晚一点给您回电!太抱歉了!谢谢理解!”

场景二:

锅里烧着,水池里洗着,手头还在飞快切着,重要的是大脑里面还在想着如何安排才能效率更高。

“妈妈,我要撒尿尿”。转小火,洗手后火速前往。

“妈妈,我要拉大便”。停火,洗手飞奔前去。

嘭一声,没动静不管,“哇......”关火冲过去。

场景三:

娃又生病了。一天成百上千遍叫妈妈,妈妈......

只能怀里抱着她,敲着键盘。生病后尤其需要人陪,总是让我放下手机,不要坐在电脑前,就要我陪她玩玩具,讲故事。老母亲内心焦虑不已,工作群信息不停闪烁,邮件几分钟更新后又有新的任务要做。

只能紧急事情先处理,然而娃已经不开心哭闹起来。千般哄万般哄,小爱同学来救急。

解决方案:我有一个梦想,对,是白日梦。我不能像孙大圣一样拔猴毛嘴巴一吹,众多小弟全出给他打工。我有的是不时冒出的白发,拔完感叹—更年期又近了吧!此外,已送小孩上托班,适应了托班的生活,上学时间娃儿开心,妈妈也可以安心敲键盘。我没有分身,没有长辈助攻帮忙带娃,所以只能不断提升自己效率,完善带娃流程。效率解决不了的,那就交给时间吧。哈哈,时间可是万能的!

三、妖魔鬼怪接踵而至,一封“病危通知书”让我如惊弓之鸟

娃两岁时肺炎,第一次生病住院。原本观念中医生都是白衣天使,治病救人为己任。这次的经历给了我另外一种认知。

我们周六入院,在岗的都是一些实习类的小医生。初步诊断是支气管肺炎。然而周日一个女医生仅仅将我一人叫到办公室,说有一份“病危通知书”要我签一下字。我一下子头脑轰鸣,双脚不稳。强忍着泪水问什么情况?后面解释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说这份病危通知书对应的就是可能遗传方面的疾病。我反馈了两边家族都未发生过此种病症。医生就说,以防万一,签了这个给你们护理都升级,大家也会更加关注你家小孩。我说得跟我先生商量一下。

跟老公商量之后,觉得这个遗传情况肯定不会发生自家娃身上。那如果让签就签吧。当天未让去医生办公室签字。

周一主任查房。刚过来医生们自己讨论情况,我还听到那个主任说这种情况不用下病危通知书的。然后问了我一些问题,我都如实回答。我天天带自己宝宝,宝宝什么情况就回答什么情况。不知道什么原因,主任就怒了,说我对自己小孩不重视,说你不知道你家小孩情况很不好吗?作为妈妈听到这样子的话,内心肯定难以接受,情绪有点失控。但是一个医院主任说:“你家小孩哪哪都不好!肝不好,肺不好,心脏不好......”因为小孩发高热已经三天,之前已经挂水两天,之前医生一直未能确诊肺炎。所以入院时小孩情况比较遭,主要脏器有损伤。作为病人家属就是希望医生能够对症治疗,详细告知病情,而不是说一些恐吓的话。

后来听说是因为我没有默默听他讲话,中途有点插话,他在手下小医生面前面子过不去,所以才爆发了。查房后,病危通知书又送了过来要求签字。加了护理等级。然后才开始使用针对性药物治疗。用药三天后撤了通知书,降了护理等级。此次就医经历,此生难忘!

平时,娃送托班,老母亲可以安心工作了。但是集体生活更容易生病了。

前些天感冒发热,感冒好了,送去幼儿园两天然后又开始耳朵痛,“利奇马”肆虐之夜穿越半个上海去看唯一的五官科急疹,确诊中耳炎。回家养着。耳朵还没复查,又开始低烧。急奔医院,确诊疱疹性咽峡炎。回家养着......

解决方案:碰到小孩生病,最好去专业性儿童医院确诊。同时自己网上搜索比对。碰到住院情况,对用药过程做好了解与记录。当碰到不确诊说法,可以线上多个专家问诊,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应对不慌乱。

另外,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种疾病,想要像孙悟空一样一路扫妖除魔,那就尽量增加相应疾病知识储备,并强身健体,从而自己更快速应对,更科学护理,以强健体魄奋战到胜利!

四、百次过招之后,我真的还是好妈妈吗?

以前走路上,看到有些小孩赖着不走或者哭闹不讲理,有的妈妈会甩开孩子自己往前走;有的妈妈会说:“你走不走,不走,我不要你了”;有的妈妈说:“再这样,我不爱你了!”;还有的妈妈就开始打骂孩子。我曾经想,我肯定不要做这样子的妈妈,因为身为外人,都感受到了满满的负面情绪,很不快乐!

孩子小的时候,出门一直抱着没什么大问题。随着孩子长大,抱久了真的很累,抱着爬五楼气喘吁吁,两脚打颤。娃生病或者睡着的时候老妈子坚持一声不响哼哧哼哧抱到家。

但是平时就很难理解,觉得小孩不乖不讲道理。每次外面玩耍时很开心,精力充沛,不想回家。必须得回家时就开始说累了,要抱。一开始我抱,但是天天这样子整吃不消。讲道理,问:“宝宝长腿是做什么的呀?”“妈妈抱的。”“其他小朋友都自己走的。”“我累了,要妈妈抱。”“可是刚刚玩得一点都不累呀?一点都不想回家的呀!”“我就要妈妈抱。”然后杵在原地拉锯战。孩子开始哭闹。心头火起。拉着她走。赖着不愿走。怒急攻心,放手自己走,孩子哭着追上来。一路哭一路走,最后还得抱一段。然后坏情绪在两个人之间得持续好长时间。老妈子后续说起这话题还要批评指责一下。

回想带娃过程,有奔溃吼娃,两人抱头哭,甚至偶尔一点体罚,可是结果都不如预期,以至于影响了母女亲密关系。

这样子一阶段之后老妈子感觉很不好,真的开始怀疑自我,这是我想要的样子吗?一直这样下去我会变成什么样?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解决方案:经过跟育儿老师课程的学习,发现了原来不是孩子不成长,而是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我学会了放慢节奏,不再一直催促孩子做事。设定原则,不打骂孩子,努力寻找高效愉悦的方式解决问题!回家要抱这件事,当孩子要求时,我会说:“宝宝是不是累啦?”“对的。”“那妈妈抱抱你,我们休息一会儿吧!”遂蹲下充满爱意的搂抱她,等她说休息好了,再手牵手一起出发。育儿过程困难多,所以先让我们自己改变,再次成长起来,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努力对孩子做到不离不弃,爱他/她坚持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岗妈妈职位后我有一个梦想(白日梦?)—大变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