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生涯(升学与职业)

“选择比天赋更重要,当你80岁回忆往昔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静静的对内心述说着你的人生故事,其中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那段讲述,就是你曾经做出的一个个选择。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亚马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

  

重新鉴别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关于选择


我们一直都在面临各种选择,在这里主要探讨关于升学和职业的选择。


在高中升大学的期间,我们面临各种选择:选朋友,选导师,选课,选活动,选专业,选大学……我们常常跟学生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出发点似乎大家都想这样做,但事实上,真的到选择的时候,有的学生和家长会从最容易的开始选择。比如选课,“我听说XXX老师容易打高分,选他的课应该容易考出高分,就选他了”。


类似的情况有多种,在最近一次的面临个人发展的选择上,你做的是什么选择呢?你是基于什么想法做的选择呢?


从找“排名最高的”到“最能成就我的”的角度转变


有致力于提供最佳选择的第三方在做着大量的排名:

最佳专业排名;

最具含金量活动排名;

最佳大学排名;

最佳企业雇主排名;

最佳环境排名;……


拿选校来说,不少人理解的最好的学校是综合排名最高的学校。排名只是一种参考,一个学校的各方面因素都值得我们考虑,比如学术能力、师资情况、师生比、在校学生的人数和多样性、学校地理位置、活动项目、校园生活活动和住宿、毕业和就业率、经济资助和奖学金机会等等信息。

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认识一所学校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就需要从多个途径来了解:大学官网,学校升学指导老师,访校,教育展、权威网站等等。从多方面信息搜寻出发,让我们能看待事物更理性。

 

换个角度看生涯(升学与职业)_第1张图片
图为2018年夏 纽约

为什么要选择“能成就我的”?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经济中,为了让我们能更灵活的调整和适应,更具有竞争力,经常增强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与世界对话等各项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一生中可能会多次改变职业或改变对职业道路的看法,有的是从大学毕业后,有的是在就业10年或20年后,我们在高中所做的选择,在大学所受的高等教育,以及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都有直接的联系。


每一次改变和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次选择就需要更多的围绕个人因素来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优势,更好的成就自己。就选学校而言,排名在百名的学校的某些专业在学术领域里非常顶尖,如果只看学校综合排名就有可能会忽略掉一些能更能促进个人优势发展的机会。


当选择时,如何辨别信息


提高自我认知,终身学习

人们更愿意接受自己能理解和认同的信息。每个人对信息的接受和包容的程度,源于我们每个人的不同的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搜索信息,多去和更多优秀的人、思维更广的人交流,我们会变得更为睿智与敏锐。这其中,终生学习是关键。


换个角度看生涯(升学与职业)_第2张图片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到毕业生的话: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永远上学,而是离开学校后不会停止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终身学习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思考下那些我们小时候不会做的事情,而今天却能做的事情。比如当我们在学校学会了如何阅读,通过阅读这个技能我们学会了其他的知识。当我们学会了如何写作,也会开始意识到我们是可以把想法写下来。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从研究论文到给朋友发信息。

通过各种技能的学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我们会利用这些技能来学习更多的在校外我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艺术、体育、政治等等。


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那些无用的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生活节奏之快,世界竞争之大,人们似乎不做无用的事。做任何选择,做任何事情都带着某些目的,都会从有用和无用的角度来判断。


从升学的角度说,如果是因为大学考察什么,所以我要做的所有与学习相关的内容都得“有用”,这样的心态本身就带有功利性。比如有的大学在做申请材料要求时,没有提及GPA(高中四年完整平时学业成绩),由于GPA的算法组成由平时科目的各项测验,平时上课的出勤率等等记录而成。有少数学生就开始长期缺校内课,用缺课的时间外出补课(补大学可能会考察的考试和科目),不重视学校的安排,原因直截了当:我申请的大学不要GPA。

同样的,在国内外报考专业时,金融类、管理类等等专业选择热门,哲学类、社科类等专业门可罗雀,“有用”、“无用”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氛围中。


我们分辨信息的能力,往往来自看似“无用”的学习和工作中。


就像对一个爱好工程的学生来说,艺术的学习有用吗?对于申请工程的学生来说,申请的大学会考艺术吗?一般的,除了工程设计类专业,其余工程专业基本不考。但对于艺术有用无用,不能只看眼前升学的用处,我们还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能提升欣赏美的能力,本身工程的设计理念就需要有美学的思维。艺术还能增强我们的认知,受益不浅。


面对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不要总问“这有什么用”,尽可能地不给自己设限,让我们思维广博起来。

抛开我们对事物的原本认知,从多角度多维度地去观察和认知,辩证的看待事物,也许会发现,“有用”的背后也存在陷阱,而真正的能让我们获利的,有时候往往来自看似“无用”的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换个角度看生涯(升学与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