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不及才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

国力不及才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变法,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公元前350年又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废除贵族的井田制,普遍推行县制,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制,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一跃为七国之首。

国力不及才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开始实行“胡服骑射”,号令全国着把袖子改窄,习骑射,等窄袖交领右衽服装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在推行胡服的次年,赵国就向侵略已久的中山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又西攻胡地,到达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地区),“辟地千里”,林胡王向赵贡献良马以求和。赵武灵王让代地的相赵固专主管所占领的胡地,向内地提供骑兵。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96年赵国又四次发兵攻打中山国,终于灭掉这个令前期赵国最头疼的敌人,同时,还向北方的匈奴出击,“攘地北至燕、代”。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至此赵国国力达到鼎盛。

对比同样让两国一跃而起成为七雄数一数二强权的变法,可以看出:首先,赵国变革的主要是军队方面,对国内其它方面变法有限;而秦国变法却是从国家结构到军事、农业、政治制度、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里里外外来了一个彻底的改变。其次,秦国“商鞅变法”足足比“胡服骑射”早了五十年。

国力不及才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同样是变法,两国的着重点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由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的。秦孝公时期秦国据关中之地,四面关山环顾,除了河西之地有魏国这一大威胁,其余各处稳若磐石,这就给了有心霸业的孝文王一个稳定的地理环境,让他和商鞅可以从容的从国家内部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赵国地处四战之地,北边有死敌中山国,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南面有魏,西有强秦,东有齐。在强敌环伺之下只有优先改革军事,先以武立国再图其它。还有一点就是,秦有关中沃野千里,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物资,而赵却没有足够稳定足够多的良田,有的只是从草原胡人那里抢来的牛羊马匹,这也决定了秦国兵种齐全,而赵只有骑兵精锐。秦通过几十年的变法,灭义渠占巴蜀,扩地千里,而赵国内部虽然经过赵武灵王变法,军力强盛不输秦国,也占据不少地方,但却没有可与关中巴蜀相媲美的天府粮仓,同时其朝堂内部未经过大的改革,延续了贵族统治,这就出现其内部人才单一,谄媚之徒涌现,虽有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文臣名将,但死的死逃的逃,后继无人,到了“长平之战”时,秦赵两军武力值其实相差无几,但赵国经济落后,无力与秦国长期僵持,赵王这才撤下守成的廉颇换上进取的赵括,最后导致长平惨败,从此一蹶不振。

国力不及才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之,秦赵之间就算没有“长平之战”,也会有其它大战发生,而以秦赵两国实力,多半还是秦胜赵败,并且秦败还有恢复元气的机会,而赵国却没有能力恢复,最终还是要在秦赵之争中失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力不及才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