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

原创/七棱镜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1张图片


 镜子物语:大脑习惯了懒惰,读再多书也是没用的。


自从写自媒体后,我经常能收到一些爱读书的朋友们的反馈。有很多读者说,从你的文章里能看出,你的阅读量好大啊!我也爱看书,可总是读得很慢,读完了也没学到什么,过段时间连书的主要内容都想不起来了,有什么解决方法么?

其实我以前读书也是这样的。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认真看,以为只要读了就能有收获。但现在回想起来,有太多书,最后都是白读了。就算会有些潜移默化的益处,但与花费的时间相比,这效果也太微乎其微了。我常常后悔:要是那时候就知道该怎么读书,进步会有多快,会节省多少时间啊!

那么会读书和不会读书,差距究竟在哪里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你到底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的。就像美国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在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

那么什么是主动读书、被动读书,我们又怎样做到主动读书呢?我就结合艾德勒的理论和自己的读书经验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2张图片


1


你是主动阅读者还是被动阅读者?


所谓主动阅读,就是读书时不单单是“浏览”内容或“吸收”知识,还要动用心智,努力去“理解”你读到的东西的过程。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比起充满主动的写和说,读和听完全是被动的事。就像上学时,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把知识“喂”给你,你就坐在下面听,什么也不用做,只管“接收”就可以。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子阅读设备的普及,现在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大量的东西,但其中大多数都是被动阅读。就是看到了,知道了这个内容,看完就过去了,并不动用什么脑力。

你是个被动阅读者吗?被动阅读的4个特点可以帮你做判断。

一是拿到一本书,不会先给书作分类。不会去想,这是本理论书还是实用书?是心理学著作、历史著作还是人文社科?

二是不关注目录,直接翻到正文开始读。

三是如果靠在柔软舒适的床上读一本有点难懂的书,很快就会昏昏欲睡。

四是从头到尾仔细读,但从来不会自己提出什么问题或质疑。

被动阅读方式可以用来读那些你原本就懂的东西,但对一本超出你知识范围的书来说,这种阅读方式无法让你提升自己。因为书中的知识有更复杂的结构和体系,要想得到真知,大脑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你可能会说,我不光是读完就算了呀,我还记住了一些知识,甚至把作者一些经典的话都背下来了。但这依然是被动阅读。因为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而非理解力,其实你除了那点讯息之外一无所获,并没有被启发。要想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你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才可以。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3张图片


2


提出问题,是主动阅读的基本要求


如果你习惯了上学时的“填鸭”式教育,把读书看作老师给你讲知识,那么要做到主动阅读,你必须摆脱这种依赖,想象老师“缺席”。艾德勒告诉我们,主动阅读必须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你与书之间是双向对话关系,你必须提出一些问题来了解对方,并练习精准、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在主动阅读中,有4个必问的基础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回答前两个问题之后,你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在了解一本书之后,你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只是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

不管是读书还是读文章、资讯,我们都应该问问这4个问题,这会让你在阅读时对自己有要求,主动承担起“阅读的责任”。这就与被动阅读有了天壤之别。

在问答的同时,你要在书上画出重点,写读书笔记,这个写的过程,能够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但作为一个主动阅读者,你的笔记不能只是摘录,一定要写出“言外之意”,即自己的想法感受。你要能够跟书争辩,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4张图片


3


检视阅读,最实用的快速读书法


按照学习深入程度的不同,主动阅读可以分为三个次: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第一层检视阅读,又叫略读或预读,可以帮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以判断是否值得细读。

检视阅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跳读。首先要快速看一下书名页和序言,特别注意副标题,或一些说明该书宗旨、写作特殊角度的文字,以对全书的主题有大致了解。要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很多书在这一部分会把书中的主旨尽力摘要出来。

接来要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了解,就像在旅行前要先看下地图一样。根据目录,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重点看这些篇章的摘要或说明。最后一步,把书打开,随便翻翻,读一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很多作者会在这里概括写出全书的精华。

第二种方法是通读。面对一本有难度的书,从头到尾快速读完,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这会让你对这本书有50%或更少的了解,以决定是否重读第二遍。如果一开始一碰到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你就可能对这本书一无所知。当你执着于一些细微之处时,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检视阅读,快则10分钟,慢则1小时,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读完,这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充分了解一本书的阅读艺术。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5张图片


4


分析阅读,教你深入理解一本书


当你通过检视阅读发现一本值得细读的书后,就可以用主动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分析阅读来读这本书了。分析阅读可以让我们深入透彻理解一本书,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学到手。具体可以遵循6个规则。

拿到一本好书后,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这本书的分类。一定要知道,你在读的到底是虚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还是某种论说类书籍。是实用指导类的书还是纯粹的理论书。实用指导类书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理论书只讲知识本身,比如哲学、历史、科学等等。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比如有很多爱情小说,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公式:“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掉女孩,男孩又得到女孩。”这种分析能够让你站在更高一些的角度看一个故事,并总结出故事情节的一些基本规律。

第三个规则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一定的逻辑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不要过分依赖作者的说明或目录,要记得:找出一本书的框架永完是读者的责任。你要列出内容大纲,说明全书共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说了几个主要内容,每个内容里又包含哪几个重点。

第四个规则是:发现作者的意图。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或一连串问题,但他不一定会在书中告诉你。所以你要想一想,如果将整本书作为一个答案,是回答了作者的什么问题?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次要问题?

第五个规则是: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关键概念、关键句以及专门用语,重点分析,确认这些词句的最精确的意义。

最后一个规则是:判断作者的论述,分析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必须能够评论一本书,不管书的作者有多么权威。最会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但你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客观的理论基础上,不能是主观随意的。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6张图片


5


主题阅读,让所有作者为你服务


主动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是主题阅读,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阅读多本书的读书方式。这是一种高阶读书法,能够帮助你真正将知识融汇贯通,以至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建立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之上,比如你想围绕“爱”这个主题来阅读,那么就要用检视阅读法快速浏览大量书籍,找出其中关于爱的章节。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读完或理解整本书,只需要找出这本书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帮助。

主题阅读中,你面对的是多个作者,他们对一个主题的阐述可能千差万别。这时候就要由你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这也是最见功力的地方——你会构建一个全新的话语系统,强迫所有作者使用你的语言,而不是他们的语言。

你也要像作者那样,明确自己的主旨和要问的一些问题,理清这些问题的逻辑顺序,然后看看每本书的作者对此是怎么回答的,反对者和赞同者都是怎么说的,这些回答有什么共通点和矛盾之处,最后你可以形成自己的回答,也可以毫无偏见地呈现出各方观点,对不同的意见保持客观中立。

可以看出,如果你学会了主题阅读,你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论文,甚至是写书。积累到足够程度,你甚至可以成为学者、专家,拥有独特的思想,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世间万物。

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_第7张图片


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构成了主动阅读的三个层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只要你在读书或读任何文章、信息时肯动脑筋思考,获得的益处都会远远大于被动阅读,所以你一定要试一试。

END


七棱镜,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多年500强品牌宣传。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读书100本的终身学习者。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领域的有用干货文,帮你越变越好,收获幸福,实现人生弯道超车。微信公众号|七棱镜,头条号|七棱镜2010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期待遇见爱生活、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主动阅读”,别让你的书都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