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新解

我们常说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那些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只图一味享乐之人。 可是最近我听到了一篇对“乐不思蜀”的刘禅这种表现的新奇解释的文章,文章大意是,刘禅并不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君主,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智者,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非是一个治国良才,也无力一统天下,所以在曹魏大军攻入蜀国之时,他率百官主动出降,甘愿做一个无权无势的阶下囚,也要保蜀国百姓免受战火荼毒,而他在司马炎举办的宴会上表现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也只是出于明哲保身而已。 照这篇文章来看,我不得不说,我对刘禅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而刘禅与刘备照此看来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刘禅比刘备更回具备战略眼光,也更拿得起放得下,说得更有意思一点的是,我们在三国中,最佩服的应该是刘禅,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生前一心想恢复汉室江山,根本没考虑过将来会是谁最终一统天下,或许他认为也只有他可助刘禅一统天下,并不知道覆水难收,汉室已亡,民心已失,凭什么再统御四海。相反的是那刘禅整日里耽于玩乐,不理朝政,那只是因为他心中明白,汉室光复已是遥遥无期,而自己并非治国良才,连有神人之称的诸葛相父都无力击倒曹魏,一但他不在了,那自己又凭什么争雄天下,所以与其费心劳力最终落得个像其父不得善终的下场,不如声色犬马,迷惑众人,待他日如真有亡国之时,凭借以往的声名,定可全身而退,不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同时也可使百姓免战火。 对于自己的这种看法,我不知道有几成的可信度,如果真如文章所说的那样的话,我还是要声讨刘禅,既然你能将眼光放得如此之长,那为什么不在诸葛亮在世之时,自己也努力争取一下呢,就算诸葛亮不在了,一但你早已在你的臣民中形成了英明神武的形象,那你亡国的可能性会降低多少,你是否考虑过民心可用这一点。 又或者,你作为一国之君,患了跟你的高祖刘邦一样的通病,猜疑臣下,心中忧虑,一山不容二虎,而你的诸葛相父无论是声忘还是能力都逾你千倍,你无力相争,因而干脆自动放弃,那我真的是对你的智慧要有所怀疑了。 再或者,刘禅早已获知了其父在病榻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子若不效,君可取而代之”,因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自己彻底颓废,那么我还是要强烈声讨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当真是可悲可叹可气啊。 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是种种疑惑与猜测,在这些谜一般的历史背后,留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思考与探讨,人应该怎么活,如何才能活得好,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得感谢刘禅,我的同宗,他让我明白了,人如果不去争取的话,那么什么都不会拥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不思蜀”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