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奢华的舞台,炫目的灯光,美酒在玻璃杯里摇晃,音乐家的生命在键盘上燃烧,性感的美女和盛装的绅士在人群中扭动肢体。
那是上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那场宏大的party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眼。
终于,那个带着名贵戒指,托着酒杯转过身来一脸微笑的盖茨比转过身,定格在了屏幕中间。
和多年前在那艘举世瞩目的“泰坦尼克”上不同,这一次小李子的笑不再颠倒众生,却多了岁月的迷人。
电影并没有体现原著的精髓。比如黛西,过于绿茶而不婊,没有呈现出原著里冷漠拜金女的本性,反倒显得纯洁而楚楚可怜,而电影是不该这么给黛西洗白的。
原著里说过,真正的黛西远远及不上盖茨比五年来日思夜想的黛西,他不断用自己的想象为心中的女神添加羽翼,不断忽视黛西与自己殊途的本质。他总迷信自己天赋异禀,可以扭转乾坤,却看不清:同一阶级的人永远在一起。光光是有钱,还远远不足以匹配出身不同的有钱人。
黛西和酒色徒丈夫汤姆,无论各自再不堪、无论各自在外的艳遇如何刺激销魂,甚至包装以“真爱”之名,只要在狂欢过后暂时掐灭掉皮囊之下那点空虚寂寞,他们还是会乖乖回家,拥抱在一起,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同盟。
而盖茨比是梦想家,他是美国梦的化身,他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正如美国人相信美国是上帝的实验田;他生长于赤贫的泥泞中却能不断向上,他有无穷的乐观,他要逆转时间,化贫穷为富有,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黛西和盖茨比是完完全全的陌路人。
原著里形容黛西的那句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她的声音里充满金钱),在电影中却被剪去了。他明知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却依然选择无视现实,把黛西放上神坛。
这也导致了他最终的灭亡。小李子真是不幸,又一次死在了水中。但这一次,我没有眼泪,没有伤感,没有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绝望,因为我知道那只是一场孤独的梦而已,那个怀揣梦想屌丝逆袭的少年编织的一个美丽的梦,每一个平凡少年在追寻女神的途中都要对抗却不可抗拒的所谓命运。
原著确实是深入人心,而影片除了有小李子主演,和黛西的颜,几乎就没有可吸引我的了。当然,Lana Del Rey充满幻灭感的主题曲《young and beautiful》是一大亮点,前奏一响起,还是戳中了我心里柔软的一处。
同样是小李的作品,《泰坦尼克号》是入世的,其悲剧在于,要不是那块木板只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Jack和Rose真的可能拥有明媚的未来;《了不起的盖茨比》则是厌世的,其悲剧在于,不论经由怎样的情节,盖茨比和黛西终究不会有明媚的结局。
我不认为《泰坦尼克号》中的Jack和Rose会陷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结果,Jack并非生活的弱者,也并非追求白富美想占便宜的虚荣穷小子,在整艘泰坦尼克号一等舱的白富美中,Jack只看到与他灵魂共通的独一无二的Rose;而Rose失去了Jack后,与母亲和未婚夫断绝了联系,豪气干云地抛弃了贵族阶级的显赫名号和无尽钱财,“不知怎的还是挺过去了”,去海滩,分开腿骑马,喝啤酒,坐云霄飞车,爬上飞机,实现一切当初说过的梦想,背上Jack的力量勇敢地走下去,儿孙满堂。
黛西不是Rose,在那一场盖茨比全面溃败的交锋背后,是五年时光带来的物是人非。男孩还活在五年前的梦里,女孩早已不等,嫁作他人妻。那些喧嚣、那些流光溢彩、那些纸醉金迷原来都是不属于他的,黛西的爱情也是不属于他的。属于他的只有那道在漆黑的夜里从对岸照来的绿光,那是希望。
而这种希望,在黛西选择逃避的时候就已经破灭,在她连他的葬礼都不曾参加的时候,更是被无情地碾压成了粉碎。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句出自《红楼梦》的诗词用于形容盖茨比再合适不过。
黑暗而幽静的城堡深处是谁缓缓推开了那扇大门,让我们窥见了那个年代的美国,是如何像巨轮一样,将千千万万个盖茨比——这类小人物的命运无情碾压,而后匆匆驶过。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嘘,不过是一场孤独的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