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你无法想象【1】

前几天听樊登讲《父母的语言》一书,有好几个点都特别触动我,听完这本书有以下几点收获。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你无法想象【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了解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真正原因
2、了解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3、可优化孩子大脑的“3T原则”亲子沟通术
4、可强化孩子学习能力的语言模式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们的语言模式好多时候和父母如出一辙,有科学数据统计分析,孩子的语言模式和直接抚养人达到90%的相似度。所以当我们埋怨孩子和自己叫嚷时,首先检讨一下自己和孩子的说话方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问题时,难道你会怀疑是复印过程出了问题吗?

在这本书中讲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研究项目中,有了一项奇怪的发现:两位耳蜗植入患者扎克和米歇尔,在手术成功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扎克性格活泼开朗,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阅读水平达到了正常的三年级水平;同样上三年级的米歇尔却不得不在“特殊教室”里学习。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和说一点点话的她,阅读能力仅达到幼儿园水平。

作者萨斯金德医生不解:他们明明有着同样的智力、同样深爱他们的父母、同样的先天性耳聋,并同样地接受了高端仪器治疗,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经过大量且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后,作者萨斯金德医生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而事实上,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不是上小学后,亦或者是上初中高中后,早在孩子0~3岁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已经拉开了距离。而拉开这个距离最关键的因素竟然是父母(直接抚养人)和孩子说话的数量,以及实用的语言模式。如果我们好好利用好这个资源,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最让人欣喜的是这个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需要花任何的费用。

一个语料丰富的语言环境对于婴儿和儿童大脑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帮助父母构建良好的幼儿语言环境,本书的作者和她的团队研究出了一套科学且便于操作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1. 第一个T:共情关注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他邀请你给他讲故事,当你正在给他讲故事时,他有可能又去干别的事情,比如玩积木,这个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做呢?是要求他回来继续听你讲故事,还是去关注他正在做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就是关注他正在做的事情,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这种共情关注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有些父母说孩子在两岁左右会有叛逆期,其实想想就知道,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叛逆期。我们认为孩子叛逆,只是因为孩子有些行为方式和我们预期的不符,或者和我们的节奏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共情关注就可以了。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你无法想象【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论孩子是要求听故事或者是玩玩具,或者正听着故事又跑去玩玩具,这个时候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感觉,跟着孩子走就可以了。

2. 第二个T:充分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多跟孩子交流。

(1) 描述日常活动

即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教孩子刷牙时,父母可以这样说:
“到刷牙时间啦,我们谁先来?”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绿色的。”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点挤。干得真棒!”
“好,现在准备刷牙了,开始刷吧,从上到下。还要刷刷舌头。”

(2) 不用代词

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比如你夸赞孩子画的一幅画,你不要说“它”很漂亮,最好说“你画的这幅画”很漂亮。

(3)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谈论的都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年岁稍长后,他们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看见或未曾体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叫作“脱离语境的语言”,是一种非现实的交流。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说话人具有高级的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回应能力。这种高阶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我家二宝现在一岁七个月,在她不到一岁半时我就尝试运用“脱离语境的语言”,比如准备带她出去玩,我就问她我们出去,你准备找谁玩啊?这时候她就会把她可以叫上来名字的小朋友都说一遍。准备回家时,我就问她,回家你准备做什么啊?她就说玩玩具、看书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4) “扩句”

扩句就是指语言内容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语境下的衍生物。具体操作为,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孩子说出一个词的时候,父母最好回复两三个词;如果孩子说三个词,父母则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让爸爸把你抱起来?”
久而久之,这段父子对话就会进化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来吧。”

如果我们长期用扩句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会给你越来越多的惊喜,他们的语言词汇越来越丰富,并且很快会使用“然而、但是”之类的连词。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你无法想象【1】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 第三个T: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孩子交流通常会用限定式问题。“这是什么?”“球的颜色是什么?”“牛怎么说?”等,甚至有时候为了孩子安全直接用封闭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比如“别碰危险、这个不许摸,”等,父母这样的语言模式无法达到轮流谈话的目的。

如果孩子要摸正在做饭的电饭煲,这时候你告诉他,电饭煲现在很烫,如果摸了会怎么样?孩子就会思考和联想。而不能简单的说:不许摸,会烫手。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附加4. 数字时代的T:关掉它

关掉什么?手机、电视、ipad……

我们知道数字时代,屏幕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

电子产品,包括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游戏机,都不符合3T原则。它们不能关注孩子,也不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和孩子轮流谈话。即使电视中有看似益智的互动环节设置,也是固定不变的。

结语:孩子的起跑线不是昂贵的早教机构、不是著名的幼儿园,而是父母用何种语言模式进行交流。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你无法想象【1】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你无法想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