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的文字更有吸引力(1)?情节环节模型分享(上)

一、情节模型之——折叠与跳移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这个情节设置模型,笔者以沈宏的微型小说《走出沙漠》为例。

故事从一开始就讲“我”和三个人,因为在沙漠里迷了路,“我们”为了要不要喝所剩的最后一壶水而发生了争执,然后讲了“我们”为什么缺水、为什么迷路,原来“我们”是跟着肇教授到西部来做风土人情的考察,走进大沙漠后迷了路,所以缺水。之后的情节是“我们”听从了肇教授临走的话,没有喝水坚持到了黄昏,果然发现了绿洲,考察队也因此获救。获救后,“我”讲述了其实“我们”一滴水都没有了,肇教授在临死前为了怕“我们”绝望,灌了一壶沙并交给我这个特殊任务,要求我们走出沙漠再打开这壶“水”,这个巧妙的安排挽救了考察队的其他队员的生命。


当我们以时间顺序为轴,那么正常的情节发展应当是:

(1)迷路、缺水的原因;

(2)肇教授的巧妙安排;

(3)“我”与三人因为水而对峙;

(4)坚持到黄昏;

(5)发现了绿洲

但在《走出沙漠》这篇故事中,这5个情节却被打乱,最后的故事构成是:

(3)“我”与三人因为水而对峙;

(1)迷路、缺水的原因;

(4)坚持到黄昏;

(5)发现了绿洲;

(2)肇教授巧妙的安排。


在这个故事当中,便运用了情节的折叠与跳移模型。

故事从(3)开始讲起,直接将读者快速带入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情节当中,引人入胜。此后插叙了(1),也就是将前面他们迷路、缺水的原因折叠到情节(3)之中,而将(2)从中间撤了出来,这个情节是关于肇教授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设计了一个计谋,以沙代水,以此给大家希望,让不因没水丧失信念,因为一旦丧失信念,那么整个考察队就将难以走出沙漠。所以情节(2)是整篇故事最重要的情节环节,作者将这一情节移到最后,进行快速补充形成意外结局。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原本应从(1)讲到(2)、(3)、(4)、(5)的情节发展做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建。故事从(3)开始,再讲(1)、(4)、(5),最后把(2)移到结尾快速补出,这就是跳移。


在运用“折叠式”情节模型时,我们有利于突出主干、事件集中并叙述丰满。

在运用“跳移式”情节模型时,当重要的情节环节被挪移形成空白,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和思索情节的悬念;而当重要的情节环节移动到结尾快速补出时,情节的悬念也得以解答,让读者产生一种阅读震惊和阅读愉悦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如果各位喜欢,我会尝试着不断学习、分享。既有助于自己的文笔水平不断提高,也能够邀各位作者一同交流、探讨,让我们共同的爱好得以长足的发展、提高。


小萌新:语不言畏

微信公众号:语不言畏(欢迎各位关注、来稿,有稿费~)

2020年3月15日

本篇接:如何让我们的文字更有吸引力(2)?情节环节模型分享(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我们的文字更有吸引力(1)?情节环节模型分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