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阅读的理解

近日,山东大学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丁安琪因为热爱读书、读书量惊人走红校园,被同学和老师们称为“图书馆女孩”。

平均每天读书8小时,1年读600多本书,读那么多书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作为一个还算是喜欢读书的人,我在阅读这方面也是走了很多歪路的。现在,我看书不再求快,求多,也不再逢书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我是这么认为的,有用没用看你从什么角度评价。这个时候哲学课上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正好派上用场。

从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文学素养的熏陶培养上,这种强度的看书效果无疑是立竿见影的。中国新闻闻采访中提到,“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阅读,到大三下学期结束,她的学习成绩已经上升到了班级第二名。丁安琪说,如果不读书,我超越不了他们。”

从对生活的感悟,那要看你看什么类型的书了。涉猎文学书能让人变得感情细腻丰富,具有人文情怀。但如果以文学书为主,我认为并不能就此提高社会适应力。

从对成长的引路,要看你阅读者的悟性。北大的刘媛媛就是在高二时看了一本书后觉醒,发誓要考进北大的。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为多看书而沾沾自喜,还定计划一年要看完多少多少本书。看了很多各种领域的书,当看书变成了炫耀形式、生硬任务或谈资需要,花下去的时间与收获是不成匹配的。

阅读的效果还在于觉悟和实践。对一个人的帮助必得经过“看书是书、看书不是书、看书还是书”的几个阶段,才能把阅读当作必不可少,也才能明白阅读不是全部。因为再好的书也是别人的喜怒哀乐,别人的经历经验,你获得的都是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的知识,你必得自己去哭去笑去体验,你才能图穷匕现地掌握第一手的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阅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