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凡一体视角下的亲子教育

在6月28日的《拼装家庭中的亲子教育之前言》文章中, 张慕天写道:

「古今中外的教育流派多如牛毛, 谁会是历史上最顶级的教育专家呢 ?  世界上最顶级的教育到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慕天认为, 世界上最顶级的教育专家就是佛陀,  而最顶级的教育就是转世菩萨所受到的那种集训。

也就是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 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 被从父母身边永久性地带走,  交给世界上最顶级的高僧大德团队, 给予最集中的魔鬼式佛法训练, 少则十来年, 多则二三十年, 直至令其解脱开悟。  期间, 完全没有世俗眼中所谓的童年欢乐之类, 更没有“赢在起跑线”之类的任何比较,  大约只是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去看到缘起性空的相续实相, 去看到自我的不实与虚妄,  就如宗萨仁波切所说, “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  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当然, 凡夫获取这种待遇的教育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非这个孩子被认证为是菩萨的转世灵童。  就好像, 古时教育太子是任何朝代里的超级头等大事, 都需倾全国之力来办, 其他人完全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

文中还写道:

「慕天的老师阿南朵说过, “父母所能够给与孩子最好的爱和礼物, 就是父母自身的临在”。 

“临在”大约可以算是短暂的“开悟”状态,  短暂地处在“佛”的状态, 也叫“教练状态”, “中正状态”, “正念状态”, “禅修状态”等等。  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一念悟即佛, 一念迷即凡;  前念悟即佛, 后念迷即凡”中的“悟”的状态。

佛是清醒着的人, 人是沉睡着的佛。 每一个人都是佛凡一体, 父亲是, 母亲是, 孩子也是, 老师是, 学生也是。

张慕天认为, 一切的教育, 不管是儒家教育还是英美教育, 不管是华德福教育还是蒙台梭利教育, 也不管是孔子的教导, 奥修的教导, 曾国藩的家训, 傅雷的家书, 还是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等等, 所有的教育, 都必须被统一摄持在“每一个人都是佛凡(神魔)一体且相互影响转化”以及“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善缘恶缘无缘不聚”的认知基础之上, 否则, 就一定会落入偏颇的局限, 而失去了整体全局的宏观视角。」


在7月2日的《亲子教育中的父亲的力量》文章中, 张慕天又写道:

「儒家偏向于积极进取, “士不可不弘毅”,  发奋努力做入世之事业, 为阳;  道家偏向于无为而治,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涵养出世的心胸, 为阴。  儒家和道家,  就是阳与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  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中庸中道。  儒释道的核心,  都是中道。 

孩子同时需要阴阳两者的支持。

当说孩子需要“阳”的支持,  就是儒家所说的“童蒙养正”,  这里的“童”, 指的是包括两三岁在内的小孩子, 父母必须为孩子自小就建立规范,  以父母的“佛”去强力引领和导正孩子累世习气中的“凡”, 如此就有了《弟子规》等“蒙学”经典。

当说孩子需要“阴”的滋养,  就会强调不要将父母自己的执着和染污传递给孩子。 老子说“复归于婴儿”,  孩子反而是父母需要学习的对象。  父母只需尽力提供一个相对更好的支持性环境,  孩子内在本具的“佛性”便可自然生长。 如此就有了奥修、 克里希那穆提、 蒙台梭利等的教导,  这是以父母的“凡”去随顺支持孩子的“佛”。」


这里, 我们就来把这佛凡一体视角下的亲子教育, 再略多做一点理论上的延伸讲解, 以便后续实战故事的深度展开。


现在, 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教育观点大概就是“同理孩子的情绪, 疗愈孩子的创伤”、“观察和支持孩子找到TA的天赋点和热情点, 让TA成为TA自己”、 “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孩子一切所谓的‘不良表现’, 都只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照射出了父母需要反省和改进的地方”、 “大人自身都没有率先垂范地做到,  便没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得到”, 等等这一类的只说出一半真理的教育思想,    成了现如今遍及全世界的绝对排他的“唯一政治正确”。 张慕天认为,  如果把这种“强烈排他的唯一政治正确”说成是“现代教育的原教旨主义”,  应该不算过分。

张慕天认为, 任何真理的对立面, 也是同等正确的另一半真理, 而如何在两个相互对立的同等真理里,  进行具体的抉择取舍,  则需要秉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中道原则,  总体上, 绝无“某一半的真理”比“另一半的真理”会“更加真理”。 

“孤阴则不长, 独阳则不生, 故天地配以阴阳”,  子曰: “过犹不及”。  排阴而独阳,  或排阳而独阴,  在张慕天看来,  都是“原教旨主义”,  往严重里讲,  甚至可以说是恐怖主义的温床。  毕竟,  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和恐怖,  都是来源于“唯一正确”。

所谓中道, 就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从成年人的“凡”的角度来看,  成年人确实是被这个社会的集体共业给染污了。 例如, 成年人喜欢把孩子当成“非常可爱的玩具”去逗弄戏耍, 并喜欢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 等等,  而难以去真正地尊重孩子的人格, 极少数的成年人才能够做到用至诚恳切的尊重和深入换位的慈爱去和孩子互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  孩子当然会容易感到受挫, 乃至受伤, 父母则更容易无意识地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行加诸于孩子。 从这个角度上讲, 上面这些把孩子几乎看成神佛而去臣服乃至去承伺的说法, 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 还有另一半的真相需要被尊重到:  孩子也是带着累世的染污而来的, 我们甚至可以把孩子的这些染污(业习)看成是“毒瘾”,  需要作为监护人的父母给予强有力的管理,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敏林炯仁波切说:  “持戒看起来有点生硬, 但对于吸食毒品的人除了这个办法还能怎样呢? 我们都是中了轮回这个毒的人。 那么, 怎样才能让轻易就可以被情绪诱拐的我们,安静下来, 学会观察, 无疑禅修是个好办法, 有一面镜子, 自然可以看到自己可怜而又自作聪明的样子。 但这都还不够, 只有智慧, 才能彻底根除, 并不是根除轮回这场戏, 而是根除我们对它的自作多情。”

以强大的戒律来施以强有力的护持,  既适用于父母,  也适用于孩子。


孩子固然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照射出了父母身上的问题。  同时, 孩子的长辈们、 同学们和朋友们等外界的人们, 对孩子所呈现出的态度,  同样也绝对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同样也照射出了孩子身上的问题。  这里,  绝没有“谁比谁更镜子”的道理。 

如果我们在孩子18岁之前, 单纯地只把他/她看成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圣洁神佛,  而一旦孩子越过了18岁进入了成人世界,  作为父母的我们就立刻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变成为只把他/她看成是一个五蕴炽盛而深陷于轮回之中的可怜又可悲的凡夫。  这样的极端视角和骤然改变, 显而易见是非常偏颇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从阅读他人阅读世界来拓展自己内心的浩渺, 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由外而内”的外求道途。

把一切外境都看成是自己的内心向外的投射, 是从阅读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认识外在世界的浩渺, 是“擒贼先擒王”的“由内而外”的内求之道。

外求修福,  内求修慧。  “有福若无慧, 大象挂璎珞; 有慧若无福, 罗汉托空钵”。  父母和孩子的学习道路,  都应该是内外兼修, 都需要“福慧双修, 悲智双运” 。

无数的祖师大德谆谆告诫:  对孩子过于骄纵,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不合理的欲望,  绝对是在耗损孩子的福报。

正在上映的电影《误杀》非常好看,  影片中的两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被父母给宠坏了,  对两个家庭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父母需要以严厉的规则,  让孩子了解到并深切地体验到,  对于孩子广泛存在的“次生情绪”, 例如“任性耍横”、“横行无忌”、“小祖宗天下第一”、“如果我被误解, 那我就会立刻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进行怒吼咆哮”等等之类,  一旦付诸于言行,  注定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代价的痛苦程度, 需足以令孩子不愿意再有下一次。 以如此的规则和相应的惩戒,  让孩子自动学习去收摄住自己的身心, 去学习关注到外在的环境和他人的身心感受, 从而站到一个“自己、他人与环境的空间背景”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因果”的整体视角,  感受到其他人和自己完全是一样的, 也同样渴望被善待。 令孩子可以主动去参照《弟子规》的要求, 一步步地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并逐步感受到自我约束后挑战成功的成就自豪感,  以及善缘逐步聚集、环境风水在自己的努力下逐步得以改善后的内外欢喜和力量充盈。 是以: 金刚怒目,  所以催伏四魔。

父母又要以慈爱的保护, 让孩子知道, 对于孩子广泛存在的“原生情绪”,  例如“惊恐”、“渴望”、“好奇”、“悲伤”、“喜悦”等等之类, 注定会迎来父母的深情同理和强力保护, 所有这些原生情绪全部都可以在父母这里尽情地流淌和深度地疗愈。  另外, 作为孩子的护法神和第二层皮肤,  任何外人无意地侵害孩子, 都会被父母有效而恰当地在事前、事中、事后施以干预和管理,  父母会让外界在面对孩子的时候, 同样是需要收摄住他们成人自己的身心, 以一颗尊重而慈爱的心, 来到孩子的面前。  随着孩子的成长, 父母也会让孩子慢慢了解和体验到,  所有的的施害与受害,  都只是源于“无明”, 而实相是: 业力如烟,  轮回似梦, 全都虚幻不实。    是以:  菩萨低眉,  所以慈悲六道。

父母无法做到完美, 同时, 父母会持续地学习去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同样的, 孩子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 也需要持续地学习去成为一个更好的孩子。  孩子的缺点, 父母会很坦率地指出, 并加以引导和改善; 同样, 父母的缺点对孩子也完全敞开, 不装逼不掩饰, 因慈悲他人而从权达变和恒顺众生, 因自己需要成长而至诚恳切和内外赤诚。  等到孩子长大了做了父母, TA也无需苛责自己去做一个“完美的父母”, 也同样只需要去享受做一个父/母就可以了。  引导孩子慢慢去看到和同理到这个世上的其他人也同样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创伤和苦痛, 并看到这一切全都是源于虚幻不实的误会, 都是因为缘起而性空, 都是因为性空而缘起, 引导孩子慢慢去体会到“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的实相, 引导孩子看到生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带着幽默去享受每一个学习中的进步。  是以:  神仙逍遥, 所以游戏三昧。


张慕天曾在2017年11月2日记了一篇日记, 内容如下:

「明天(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要带(特殊)孩子们进城, 今晚晚餐之后我和圣文(张慕天当时11岁的自闭儿子)散步归来, 圣文妈妈带着圣文让他自己准备好明天出门的东西, 期间, 圣文妈妈对圣文大呼小叫连声质问, 我在一旁小声提醒了两句。 他俩准备完毕之后, 我有感而发, 带着圣文做了如下的练习:

我: 圣文, 下次在你没有做出什么重大错误的情况下, 如果爸爸、妈妈或外婆要是冲你大呼小叫, 你就先给TA鞠一个躬(示范), 然后安静地看着对方的眼睛, 和缓礼貌而又坚定地这么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外婆, 你说话的语速太快了, 我的头脑跟不上你。 你的声音太大了, 这会让我觉得这一刻你对我不够有爱。  请你对我说话的声音小一点慢一点。  我相信你这都是为了我的将来好, 而将来却是由现在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当下造就的, 况且, 将来也是无常的。  那么, 请你此时此刻就善待我, 就在这个当下,  请~善~待~我。 谢谢你, 亲爱的爸爸/妈妈/外婆。”  然后, 再给TA鞠一个躬(示范)。 下面, 圣文, 请你跟着爸爸一起来练习这段话和相应的身体姿势吧。

圣文: 好的。

……练习……

我和圣文的练习可能是被圣文妈妈听到了, 在圣文上床睡觉之后, 圣文妈妈对我说, “哎, 我怎么觉得自己跟圣文就是不对盘呢?”,  我说: “我在很多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跟圣文不对盘的, 你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有些自责, 是吗 ?  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完美的妈妈呢? 而哪一个妈妈又不是已经竭尽了自己的一切所能了呢? 哪个妈妈又不是完美的呢?”」


张慕天认为,  如果11岁的圣文对圣文妈妈有打骂或严重的狂飙嚣叫的言行,  就必须被惩戒, 因为,  对父母的“犯上作乱”, 是非常严重的忤逆, 为天地所不容。 相反, 如果圣文在一直一直地默默忍吞, 那就应该鼓励他去对长辈礼貌、真诚、尊敬而坦率地表达出自己感受和需求, 如果父母一再地拒绝倾听孩子的呼唤, 那么, 孩子可以提高音量,  直至大声喊叫。  如果到了喊叫的程度, 则需要遵循“号泣随, 挞无怨”的原则, 要喊叫可以, 必须---跪下来---喊叫。


最后,  从胜义谛上讲,  父母和孩子都已经是佛,  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而从世俗谛上讲,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  所以父母才是家庭里的老板, 而且, 是孩子自愿选择了这样的父母来投胎做子女,  所以, 父母就是在家人的佛,  是在家人的最大福田,  就如同佛陀(上师)是出家人的父母,  这才是符合天理人伦的关系序位,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作者: 郭维祥 

2020年8月2日

(本文属于公开发表的文章, 欢迎署名转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凡一体视角下的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