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破楼的故事

      在那个地方待了将近20年,那里既没有山清水秀,也没有车水马龙,相反那里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前来打工谋生存的人,地方虽算不得什么好地方,如今离开了,倒也有些许的感慨。毕竟人生的前20年都给了这里。

      一开始注意到那座楼,是在上小学的路上,它在上学必经之路的一旁,那时候玩心重,上学路上与小伙伴一路打打闹闹,丝毫没在意它的存在,即使注意到了,它衣衫褴褛,相貌平平,作为小学生的我和它也没有什么交集。那时候有人在楼下开了一个冷饮店,夏天专门卖冰糕,卖汽水,每天为了去那里买冰糕在家里要不然就死缠烂打,要不然就拼命干家务,大多时候父母实在熬不过就给五毛钱,后来成了一块钱,再后来就小学毕了业,去了别的地方上学。现在想想,怎么也想不起那时候买的冰糕什么味道,只敢肯定那时候心里一定是满意的,快乐的,说不定还带着一点点的炫耀。卖冰糕的是个中年妇女,长相平庸,也不善打扮,从早上8.9点出来,一直守在冰柜前,有人就热情招待,没人就打蒲扇打盹。那时候非常羡慕她,羡慕她能肆无忌惮的吃冰糕,直到后来成年了我妈无意间说起过一句算不得谚语的话——卖盐的喝淡汤,卖席的睡光炕,才改变了我的想法。

        后来,我进过那座楼里面一次。那时候姐姐在附近做工,给一个小作坊加工小孩子的衣服,她有个同事,租的房子在那里,周末休息,带我去了一次同事家。抬头一眼望过去,乱的很,墙皮掉的七七八八,每家人晒在过道里的衣服颜色各异,悬挂的的到处都是,污水就顺着路淌,一股肥皂味。同事家家具不多,房间绝不是现在楼房里面的那种,水泥地不说,空间还特别小,没有所谓的几室几厅,就是一个30平米左右的房间,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座楼是职工宿舍,职工宿舍当然不用很大,能睡觉就行。她的那个同事比她大一些,已经有了孩子,人算和善,丈夫在老家打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来这个地方。

        再后来,就是前几天的事了,我的发小从北京回来,说聚一聚,让我去找他,我答应了。马上就要到原来的住处了,我停在了那座楼前,它比以前更破了,像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也没人给它收拾仪表 ,它自己也懒得动。过道上依然挂着衣服,只不过少了一些,兴许是住在这里的人少了。发小说现在不仅仅是住在这座楼里面的人少了,这个地方的人,能搬走的都搬走了。我有点惊讶却又点了点头,是啊,像我们这样的人太多了,父母退休后就搬走了,这里既没亲人,环境也不适合养老。我说,真怀念小时候啊。发小点了一根烟,说:“神经病”。

      离开那个地方已经好几年了,在老家也住的挺好,有亲戚,有朋友,生活上也很便利,房子也比之前的要大,只是有时候还会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候一家人吸着污染严重的空气,为生活焦头烂额;那时候放了学写完作业就约同学出来疯跑;那时候吃着我妈蒸的馒头,就着咸菜傻笑。现在的生活里这些都很少有了。

        那个地方变了很多,人也走了很多,唯独这座破楼变化不大。

      它像个沉默寡言的老者,静静地看着那个地方的变化。

      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座破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