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段子手”老师

“加减法太难,乘法太野蛮,除法根本没见过。”

虽然已经大三了,回想起高中化学老师她依然记忆犹新,“这是高老师对我们长期使用计算器,计算能力下降情况最生动的形容。”工管18张琪说。

张琪坦言高老师是她最喜欢的老师,虽然她高二选择了文科,化学成绩也不是很好,但因为这个老师她很喜欢上化学课,她说:“如果能让一个不喜欢这门课的人喜欢上这个老师的化学课,这就是会讲幽默段子老师最大的魅力。”

近日,在江苏卫视《芝麻开门》节目火了一位重庆的化学老师赵镭,这位爱讲“段子”的90后老师被称为亚洲男神。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喜欢幽默的“段子手”老师。植保19李镇源说:“老师上课讲个段子活跃一下气氛我觉得挺好的,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念教材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台下的学生则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朝气。造成这些现象,最主要的一点是,老师讲课缺乏方式方法,缺乏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注意。这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比之下,在讲课时插入一些小故事、小段子,通过讲故事来解读理论,在讲课中引入一些网络流行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增加教育亲和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领会知识和道理,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这种“段子式”课堂成为一些人口中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的同时,也引发很多争议。机电17马鹏杰表示:“我喜欢老师上课讲点段子活跃气氛,但有的老师上课讲段子容易跑偏,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有趣的段子上,这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说是舍本逐末。”一些网友还担心低俗的段子会影响实际授课质量,让学生“丢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有一篇文章《“段子式”课堂实际上是一种媚俗》中表示:在一定意义上讲,段子就是精神污染物。当前,思想激荡混战,争议撕裂共识,价值多元且摇摆不定。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面临困境。段子文化的精神污染作用不可小觑。如果课堂上,学生大量地听段子、说段子;课后,学生找段子、传段子,甚至编段子。这一切看似无伤大雅,实际上,学生们就是在一遍又一遍地与俗打交道,就是在与俗为伍,甚至以俗为荣。一个满身俗气的人,与格调高雅,胸襟宽广,阳光积极是不沾边的,更谈不上身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实,知识也需要包装。讲课也一样。“段子式”课堂就是对知识的一种包装,充满故事性的讲课方式远比单调空洞的灌输更有营养,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易于消化。

不仅仅是会讲段子的老师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课方式,法学18潘博宇表示“老师强行讲段子是很尴尬的事情,如果本身不具有幽默细胞就不要硬讲段子,还是好好上课更实在”。“段子式”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有的人用的好就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果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才华也不用为了博眼球硬凹段子。

大学里的好课该是什么样?是深入浅出,是旁征博引,是论证高明,是奇思巧解,是思想的交流与分享,是观点的碰撞与生发。一堂好课就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以教师的学养为底蕴。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段子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