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见你之“乐”,无人怜恤你之“苦”——读《酬諸公见过》之笔记

                       

众人皆见你之“乐”,无人怜恤你之“苦”——读《酬諸公见过》之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不发图有些空落落,图源来自网络)

                        《酬諸公见过》

                                  王维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

                  屏居蓝田,薄地躬耕。

                  岁晏输税,以奉粢盛。

                  晨往东皋,草露未晞。

                  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

                  箪食伊何,禸瓜抓枣。

                  仰厕群贤,皤然一老。

                  愧无莞簟,班荆席藁。

                  泛泛登陂,折彼荷花。

                  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

                  登车上马,倏忽云散。

                  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还复幽独,重欷累叹。


自释:

我将王维的《酬諸公见过》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赏析。

第一块是1-5句。

王维在第一句就抒发了看似十分沮丧的感叹,“唉!我这一生也就如此哀凉地度过了。”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灰调情绪。随后,他交待了自己的生活近况。他已隐居于蓝田的一个荒山中,每天过着种种地、打打酱油的小日子。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令人羡艳的惬意生活,毕竟,生存还是个困扰他的大问题。年末了,他还要靠逃点农业税来抠存余粮呢。

接下来的两句是我最喜欢的,我将之视为“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要晨起前往东面的湖泊,至于是去钓鱼还是种地,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应该是“起得比鸡早”,因为草上的露水都还没干呢。然后在外晃悠加劳作一天,待到傍晚山间开始飘出炊烟之时,他才挑着农作物具归家。这颇具“带月荷锄归”的画面感。

这种生活既惬意也辛苦,不过,在山野间以苦为乐,对于在宦海沉浮久了的王维而言,也是一种解脱吧!

想起我自己也曾在一篇随笔中畅想过这种“凡夫俗子”式的理想生活:“愿做一个黑户山民。晓更踏露伐樵,午前播种耕耘,午后小憩藉诗书醒梦,暮昏初至看炊烟漫染荒山人家,新月凉透夜半之时枕虫鸣而眠。”不过,这也只能是一个梦想吧。毕竟,在农业时代已逝的社会里还想当一个“安逸”的农夫是有点“白日做梦”。

至这5句为止,王维将其生活状态介绍完了。而接下来的6句又是另一块内容。

话说,王维在辋川独居久了,偶尔也会有老朋友来造访。我个人觉得“足扫荆扉”这句极具喜感——“呀!有贵客造访。我得收拾收拾家门口。虽然门是破了点,也不能不整不洁的,让人家笑话不是。”这是多么可爱且充斥童趣的举动。不过,生活得有些捉襟见肘的王维似乎也拿不出什么珍馐来招待朋友。来点瓜,来点枣。嗯~绿色有机无污染,不错了!

在这6句中,大部分都在描绘王维物质生活得惨状。没吃的,连餐具、桌椅都只能靠木柴、藳草来撑撑场,实在是惭愧!算了,还是去水塘里摘点荷叶、捞捞鱼来充数吧。总之,生活不易啊,各位老友见笑了!

不过,其中,最令我费解的一句是“仰厕群贤,幡然一老。”究竟是怎样微妙的契机,令王维刹时生发“垂老”心态呢?由于我没有找到该诗的名家注解,所以颇为费解。

最后,余下的4句自然划分为第三块内容了。朋友们也见过了,也以“盛宴”款待过了,日暮已至,也该散了。“山鸟群飞,日隐轻霞”是全诗中最具画面感的,也是一句“金句”。一个“隐”,一个“轻”,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就巧妙地将日薄西山、晚霞缥缈的意境刻画得淋漓尽致。下句的“倏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不知如何更贴切地去揣摩王维当时的用意与心情。

我想,王维其实很落寞。热闹过后的寂寥应是最难以忍受的吧。否则,他也不会用“噪”这个极具负面情绪色彩的词了。我看到“雀噪荒村,鸡鸣空馆”之时,总会生出一种感慨——“这种隐匿于静谧中的荒凉,该有多矛盾多凄芜?王维不是在享受自我,而是在承受自我!”犹如王维最后自叹那般,“唉,终于又清静了,可我怎么感觉有点累呢?”

至此思索,苦中作乐也终究摆脱不了心中的那份“苦”。无法在官场中实现“动为苍生谋”是苦,可“所不卖公器”后不也仍旧痛苦吗?我想,心怀天下之人是无法享受彻底的安然与自我的,否则,怎会有“累叹”之语和“落寞”之情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众人皆见你之“乐”,无人怜恤你之“苦”——读《酬諸公见过》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