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来北京有三个多月了,最近才对北京的快节奏生活有感觉。

晚上21:20到的公交站,21:30进入家乐福,不敢闲逛直接奔着目标-牛奶、鸡蛋、速冻饺子过去。到家22点多,等我做好第二天的饭已经是22:50了,然后洗漱完,23:12爬到床上,看了会儿手机23:28。

走在回家的路上,放目望去,都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下班回家的人,自己像个另类似的,左手托着一盘鸡蛋,右手手拎了一箱奶,左胳膊右胳膊上还挎着两个包……就这样穿过一条街又一条街……

其实平时也就10分钟的路,但是那天就感觉自己像是走了半小时。

经常提东西,我的左手的四个手指头的皮已经蹭的糙了。

一路上走的我很累,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也顺势滑到了鼻尖上,我扶了扶眼镜,感到有点苦逼,跑这么“远”到超市还自己做饭到底值不值得?我明明可以去楼下买着吃,可以去便利店的,这么做有多大价值?我的付出和收获是为了什么?路上我盘算着自己的开销和成本,如果我去便利店买,只算中午17元,17*30,早上可以做5*30,晚上可以买点水果吃6*30,基本一个月也差不多900。但是我早上依然需要自己做饭的,之前买着吃,已经有点腻了;还有买着吃的饭,吃了没感觉。一样的时间,我就可以顺便做出来了。这次购物差不多可以是我半个月的口粮。唯一多需要的就是时间多一些,就算我去买一样需要时间。所以时间可以抵消。

想着想着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北京的街头这么多便利店了,几乎几米之内就有一个,好像不怕扎堆似的,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更喜欢叫外卖了。同样的时间,用有限的成本来换取更高的价值(用于工作或者健身)。

来北京工作了3个月,这个月感到的从未有过的“闲”,月初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这个月自己做了7月值月生,我把几乎所有的坚持的事情都停下来,把重心放在89班值月生上,但是,没有坚持几天,我便热情消退了。7月初睡觉7个小时,还是困,还是累。精神不振,每天也是无所事事。这种精神状态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

在那段恍惚的时间里,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精神状态一下子那么差?

我找不到确切的原因。

后来约了我的好朋友丹去游泳,交流了我们的最近的情况,自己心里平和了很多。

就在前两天,看了刘润的文章后,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原因-没有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很焦虑。要有目标,每月、每周、每日、每时每刻的目标。是的,目标的缺失,让我处于“失焦”的状态,常常坐着车发呆。我意识到发呆不是一种好的精神状态。

那该如何改变?制定目标,制定遵循SMART原则的目标!

闲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让我的目标清晰化,可视化,专注于当下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就是do it!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