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1张图片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2张图片

孔子说:“见贤思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是一次关于自我的反思。

不谦虚地说,一直以来,我都以“会教育孩子的老师和妈妈”自居。周末的一场艺术之旅,让我觉得:学习和进步的路永远没有止境,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周六我们去了国家博物馆,参观《博特罗在中国》画展。

画展简介:

2015年11月20日,“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展是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回顾展。展览精选了艺术家20世纪70年代至今创作的最具代表性作品共96件,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呈现,分别是拉丁美洲的生活、经典再现、静物、斗牛、马戏团、素描,借此更清晰地让观众了解其作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主题,以展现博特罗的艺术历程。(来自网络)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3张图片

说实话,因为我本人对画画实在缺少感觉,不仅是画画不行,就连欣赏的敏感也欠缺。于是带儿子参观画展比较少,即使去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也只是当成玩,由着儿子跑一跑、逛一逛,没有主动地去引导、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

这次和朋友一起带孩子参观,亲眼目睹了她对孩子的引导:画上画了什么人/事?你觉得是什么意思?你看看用了什么颜色?……相比之下,我黯然失色,走马观花、视若无睹。

朋友说:“你孩子大了,完全可以在参观的时候带一个画本,让你儿子画一画。”

我愕然:是啊,我怎么就没想过呢?

朋友又说:“你没见过一些培训机构带着孩子参观、画画吗?”

我老老实实说:“见过啊!”

“那你没想过学一学?”

“没有。”

——这种现象应该代表了大多数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无感吧。对什么时候应该教育、怎么教育,完全无意识,错过了多少孩子发展的黄金时期啊!

馆里有一拨教育机构的师生在参观讲解。只见老师拿着小扩音器在讲解,我还纳闷:声音就像我们正常说话啊,并不大。再仔细看,每个孩子脖子上都挂着一个亮闪闪的像手机一样的东西。朋友见多识广,说:“那是无线讲解器。这样,只有有接收器的人能听到,不影响别人参观,在这样的展览馆里,用那种大喇叭不是影响环境吗?”我又涨知识了。汗!!

人不算多,我们也跟着他们听了听。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解两幅画。

第一幅是一个大西瓜。见下图。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4张图片

当时老师讲解: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大西瓜。

还有呢?

角落上有一块小西瓜。

你有什么感觉?(强烈的对比)【对比的手法可不只用于文学中啊!】

还看到什么?西瓜上有什么?

一个叉子。

还有什么?那个小小的是什么?(孩子们没有看出来)

走近看一看。

是一只虫子!

一个很好很大的西瓜国,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西瓜国里出现了一些坏人——虫子……巴拉巴拉。

我儿子也听得很专心。

——如果不是听老师讲,我就看到了一个大西瓜,没多看、也没多想。我真是一个绘画艺术世界中的“文盲”啊!

第二幅画是一个小男孩。见下图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5张图片

老师讲解:这是画家的小儿子,不幸在4岁的时候去世了,画家想念他画的。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老师讲解:画家即使在画一些悲伤的、灾难的主题的时候,也没有用一些暗的色调,还是用的明快的、亮的色彩。……巴拉巴拉。真是这样,还有一幅画主题是屠杀,也是这样。见下图。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6张图片

参观完,这拨孩子又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每个人都画了一幅画,很简单,但是很有感觉。

看来以后我还得在绘画这方面,多学习、多注意,有意识地引导一下儿子,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进行美的熏陶。

又: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就在我写这篇文章,和父亲说起自己的反思的时候,提到那幅有虫子的大西瓜,爸爸说:名人也会出错,西瓜不生虫,不相信你到百度搜索一下。

我一搜索,果不其然,西瓜不生虫,原因有三:

1.西瓜皮厚,虫子耐不活。

2.西瓜皮苦,虫子不喜欢。

3.西瓜里面水分超多,虫子一旦进去,就会淹死。

所以,把学习上升到“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永远有收获。为了孩子的进步,家长首先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改造啊!

这次参观画展,不虚此行!

回到题目上来,“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答案是:自省意识和学习精神。您觉得呢?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教育孩子上,我和一般妈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