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朴树与梵高,谁在哭?

观影|朴树与梵高,谁在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朴树朴树……

水珠状的输液体一点一点顺着细细的管子缓缓滴下,六十年代的铁格子锈窗,棕瓦砾色老式窗帘,窗外常青树风雨中颤颤巍巍。典型的冬日萧索之景。

双手敲打键盘,倚靠着医院吱吱呀呀的病床,背咯得有丝丝不舒服。不过好在环境安静,整个病房只有我一人,其实总共也就三张病床一字排开。这也是毕业了还总喜欢蹭校医院的一大原因,周遭散发着都是不骄不躁的气息。

上午被朋友圈关于朴树的文章刷屏,无一不是“朴树唱《送别》现场失控大哭: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又努力活着……”这个人到中年,却仍愿也只愿像少年一般活着的大男孩,暂且允许我这样称呼他吧。

记不清第一次听到他的歌是何时,也不知道这样一个名字是如何就吹到了耳里、落到了心中。每一首我知道的歌,《生如夏花》也好,《平凡之路》也罢,还是其它什么曲子,都那般纯朴、真挚,一不小心就戳进了心窝。

虽然他不渴求出名,但大众还是记住了他,也依旧给了他来去自如、只管做自己的机会。当他不适应巨大成功想退到幕后安心创造,大家耐心等待着。当他带着歌曲重返歌坛,人们欢呼着、雀跃着、簇拥着。

与朴树相比,文森特梵高就没这般幸运了。

观影|朴树与梵高,谁在哭?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

为何是你——《挚爱梵高》?

《挚爱梵高》,全球第一幅全手绘油画电影。

导演历时7年,走遍十多国,寻觅几十名画家,亲自梳理完和梵高相关的信件、画作,只为用梵高此生挚爱的画呈现他毕生之所求。

昨夜,周五,风雨肆掠。虽然生着病,却怎么也打消不了看电影的冲动。于是乎,一个人风风火火挑了最近的中影国际。

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每周一部电影,以这样一个小小的仪式告诉自己:一周结束了,无论过去的一周如何,接下来一切又是新的beginning,迎接美好的周末吧!其实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它会在心里给你积极的心里暗示和正面反馈。

自己从来都是个想到就去做的姑娘,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期待。选了《挚爱梵高》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自己是梵高迷,纯粹是被他笔下绚烂多姿、充满张力的画作所感染。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何喜欢梵高画却不是梵高迷。其实,这二者并非等同关系,只是存在某些联系而已。画作留给观众无限诠释想象力的客观物品,而画家却是充满人性的活物。我爱梵高的画,却并不一定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当然,我也绝非讨厌他。只不过自己向来如此,看着明白、也分得真切。

观影|朴树与梵高,谁在哭?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

我从《挚爱梵高》里读到了什么?

电影以梵高画作为蓝本,穿插梵高生前相关的书信等材料。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第一视觉冲击,仍是画作本身艳丽的色彩、蓬勃的生活气息。

然而,今天我却并不想从艺术角度去鉴赏梵高画作,只想从纯粹的观影体验来聊聊自己从这部电影里读到了些什么。

忧伤的片尾曲缓缓响起,人群散去,久久、久久地,我还未缓过神。整个人坐在位子上,无法动弹。

这或许就是那类不一定会瞬间击中,但让人回味颇深的电影吧。

其一:对同一个人的看法,即便是身边较为亲近的人,评价也是众说纷纭甚至迥然不同。

文森特梵高,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悉心作画,住在小旅馆、和加歇医生一家往来较为密切、平日也混迹于当地的油头少年之中、不时还与某些女子有纠葛……

在深爱梵高的弟弟提奥眼中,他是热爱作画、颇有才情、关爱弟弟的兄长……

在小旅馆店主女儿的眼中,他是有同情心、喜欢小孩,容易亲近的旅客……

在加歇医生的眼中,他是难得一遇的绘画天才,也是只谈理想遑论现实的避世者……

在加歇女儿的眼中,他是有天赋、有趣、绘画才能远超出父亲的才子……

在油头少年眼中,他是闷而不语、默默接受捉弄不反抗的呆子傻子……

在当地妓女眼中,他是真诚却没钱的穷人……

种种印象,种种评价,你能说哪一个不对吗?不能,因为这些都是梵高,又不全是梵高。只有将这些全拼凑到一起,才能得到一个隐约完整的他。

人们给与他人的评价,大底只能陷于自身视角,从某一方面着手,而无法兼顾旁者。这是人类的认知局限,也是人性本能。人往往总是善于以一见百,总是喜欢贴标签。因为这样认识事物轻松、不费劲,又能依着自己的性子来。

可就算我们早就知晓这个道理,实际操作中还是很难避免。正如我刚刚说到的,这是天性。任何反天性、反本能的行为,总是让我们觉得不自然、不舒服。

有时候我也会这样,那时我总觉得自己太狭小了。但是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别急,慢一点、晚一点下结论,说不定会不一样。自我修养从来不是容易的事,然而想独立、有主见,须得与人性中不那么正向的本能做抗争。

其二:现实真的残酷,你以为的轻松,是否总有人为你梦想实现之旅埋单了呢?

加歇医生吵梵高怒吼:“好,你以为自己是个追求理想不被现实束缚的真艺术家,你知不知道你的弟弟提奥为了支付你这么多年所谓的梦想付出了多少?他已经是晚期患者了!”

这番话像最后一根压倒骆驼的稻草,这么多年,梵高得以安心追求艺术之路的最大支持就来自于弟弟提奥。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思想支柱。提奥身患绝症的消息于他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生活是残酷的,梵高在世仅以低价售出过一幅画,八年创作时间除此之外无一售出。如果不是提奥,他或许早便停止于创作之路上。正是有了弟弟,他才可以暂且躲进自己的一隅天地。

梵高是自信的,他深信自己画作的价值。可他也是自卑的,他坚信的才华久久不被认可。而他更是幸运的,虽然这份幸运来得比较晚。

当下也不乏相当多身怀理想之人,他们坚持着、翘首已待着。然而生活终究没那么好颜色,有些成功了,有些继续彷徨着。

但终究并非人人皆可为梵高。

随着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现在也有不少家庭愿意举家之力愿孩子的梦想。当你的梦想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仍毫无起色,你还会再坚持多久?你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你会如何评估自己的理想?你又会何去何从?……

观影|朴树与梵高,谁在哭?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嗯,可是我是想活着,有时也不想那么努力的活着。Vincent Gogh,一百多年前的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朴树与梵高,谁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