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最重要的能力——研究能力

研究是一门艺术,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是细节。

一、研究需要唤醒三个意识

1.作品意识

作品意识能够激发研究的主动性,目标意识能防止在研究的过程中跑偏,局外意识能让我们用旁观者的视角在研究中保持客观。

2.目标意识:不要跑偏了,就像我刚刚准备看论文,现在在看怎么做好活动策划。

在研究的过程中时刻盯住自己初始的研究目标(增长工作能力),并时刻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研究的主线。采用上帝视角。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目标经常会被忘掉。所以要作为一个局外人,不要沉溺进去。

3.研究需要付出成本

包括财务的成本、时间成本、经历成本,甚至试错成本。

有的时候研究能力差,是因为付出的研究成本远远不够。

学术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有的试错成本还很高。

二、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在研究当中太重要了,要搜集到高品质的资料。

一个人没有办法做研究,很可能就是他不能勤于搜索。

1.搜集资料要足量

主动性能够让资料达到足量,宽泛性能让你评判足量要足到什么时候。

超强的主动性,how to search

宽泛性,是“有目标的多”,多种维度,带有目标意识的多

2.搜集资料也要节制

搜集资料也要节制,避免过度沉溺于文本,很容易偏离原来的研究方向

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化,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多视角,求客观,比如安·兰德,有正面有负面,要看看别人对安·兰德的评价,和类似特点的人进行比较,听听负面评价,想想评价有没有道理,才能保持客观。

一定要记得,如果只是进入到文本当中而缺乏局外意识,那么永远也没有办法从文本当中凌空而起,去进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寻。

例如,许岑为了做好这个课,听了大量的得到的课,因为喜欢音乐,差点跑题。

避免情绪化。”无情“是做研究的高贵品质

对于所掌握的信息获得的资料产生了感情,那么研究结论一定会出现偏差。

三、处理资料:运用批判性思维

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的研究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要对研究文本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整理。

最关键的是,研究者要有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材料,有两个方向。

抓本质,就是找不同,要找不同就需要做对比;

找规律,则是求相似,要求相似就需要做类比。

怎么探究事物的本质?可以给你的研究对象树立一个相似答案或者是研究对手,去找研究对象和类似对象的不同。

求相似,是为了提高效率,确保自己在接下来面对这样的事物和类似的事物的时候能更快的把握。

找规律,可以去找一个和研究对象类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去找他们的相似点和共同点,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测试。

掌握了规律,研究相关事物的时候借用这个规律会容易的多。例如想学Photoshop可以先用好美图秀秀。

不同的部分,我们跳出来认清事物的本质;相同的部分,我们拿过来连接不同的事物,找到它们的规律,以便更快地认清它们。

四、创造输出,督促研究的完成

也就是把研究成果化,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写作。

可以自己写文章,可以在问答网站上负责任地回答别人的问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尽可能地把自己表达的言论和发表的观点严谨地写出来,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相当大的益处。

1.好文章具有系统性

学术性的第一个特性就是系统性,也就是有合理的结构和维度。

MECE法则:完全穷尽、互相独立,把所有分类情况都包括在内,又没有逻辑上重复的地方。如果思考维度做到了MECE,系统性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系统性做到的前提是储备信息量足够大。

2.好文章有足够的文本支撑

在研究的过程中当然要有自己的判断,但这种判断绝对不能凭想象。

3.好文章要有严密的逻辑论证

有了论证的过程,表达才更严密、更具有可信度。

逻辑严密的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

4.给写作找一个“导师”

导师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是,一方面导师的学术信息量和文本支持能力更大,另一方面他会在逻辑论证过程中指出错误。

学习中导师提供及时反馈,研究中帮助梳理逻辑弥补不足。

如果你的研究让你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你应该把它写成一篇系统的、有文本支持的、逻辑论证严密的好文章。

例如许岑推出的课,【得到】的老师们让他把每个精品课都改了十几遍。

五、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

正确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和普适性。

1.增强研究的正确性:

在正式写论文前向导师提交一个论文提案,用意是获得导师对你论文正确性的认可。

提案中会呈现你的论文要研究的核心命题、论文的结构框架,以及每一部分的逻辑关系。

如果提案中展现的论文各部分逻辑关系有漏洞,甚至只是逻辑有些弱,你的导师就会让你重新提交一份Proposal,以确保整篇论文的正确性。

所以啊,有些人开题没有通过,只因为败在了正确性上。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经常与高手探讨,向行家请教,增强我们研究的正确性。

2.关注研究的可靠性

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每一篇正规的学术论文,无论长短,在论文后面都会有一个参考文献。

如果单凭自己的主观表达进行论述,那么论文的可靠性不是弱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除了写日记、写小说,抒情,其他文章普遍需要可靠性。

什么是可靠性?可靠性是说的话有出处,在学术体系中,在论文的写作中,几乎每一句话都要有出处。不能只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引用别人的话。

论文的工作是把相关课题的学术信息搜集整理起来。

事实上,论文的写作,讲究的是借力打力。因为在庞大的学术体系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你要将学术体系的某一个微小的分支进行那么一点点的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你要有大量的学术阅读,以获得学术的背景。

实际上在西方的学术体系中,硕士研究生是不能擅自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掌握研究方法,研究别人的学术观点。

在学术论文当中有分寸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大量的学术阅读,把符合或者说适合你要表达的观点的内容引用出来,也就相当于表达了我们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借力打力。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条信息如果不是”有据可查“,我们可以对其持怀疑态度。我们在说话和表达观点的时候,最好时时给出信息来源,以增强说服力。

3.持续观察趋势变化

是否适用于当前的环境。

4.研究的普适性

普适性差的论文,在正确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处在同样的程度下,在整个学术体系中,其重要性可能是不如普适性差的论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普适性差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比不上普适性强的论文被引用次数。(H指数)

5.掌握英文才能做深入研究

在西方学术体系还处于发达地位的今天,如果你不懂英文,就可能错过不少前沿和有代表性的观点,影响更深入的研究。

用英文深入研究,要求的是词汇量的积累能够达到看懂英文资料的程度。

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可以获得及时反馈和极强的成就感。

另外,用研究的方法去学习是无效的。研究的方法是用来做事的,学习就要实打实的出现,在学习区练习。

”一个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会把事情做好。同时,他获得新机会的可能性会大一点,因为他会不停地去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前最最重要的能力——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