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盼望过年

图片来自网络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粘稠香甜的腊八粥一喝,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幼时的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过年。那时候家里孩子多,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但是过年,是必定每人一套新衣服的,包括袜子鞋子都是新的。衣服买回来试穿一下便放好,等到大年初一那天早上才能穿上,特别有仪式感。

年前的十多天,是爸爸最忙的时间,作为村小学的老师,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为街坊邻居无偿写春联成了无法推脱的任务。常常是东家送一卷红纸西家送一卷红纸,十几家的红纸便堆在那儿,爸爸每家都要算算有几道门,几幅大的几幅小的,然后一家家的红纸裁好,再搭上自己的毛笔和墨汁,在冷冰冰的堂屋的方桌子上,一幅幅地写好。每到那几天,年前琐碎的家务活和办年货的任务便落在妈妈身上,妈妈便少不了唠叨几句。爸爸从来不辩驳。妈妈一生气,姐弟几个都特别懂事,姐姐帮妈妈打扫卫生和准备年货,我和弟弟妹妹去做爸爸的小帮手。爸爸在方桌上只管写,我负责递裁好的红纸,妹妹负责把写好的春联晾在地板上,年幼的弟弟只管拿着裁剩下的红纸条儿佯装放鞭炮玩儿。爸爸写累了,自家的春联便让上小学的我写上几幅,在爸爸手里龙飞凤舞的毛笔到我手里便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爸爸抽支烟笑着看着说:“中,有帮我写春联的了。”我写的春联年三十贴在屋子门口,我看着,心里别提多骄傲了。那一屋子一地板红纸黑字的春联是我儿时过年最深刻的记忆。

三十儿晚上吃了饺子,就盼着初一早上了。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便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叫醒,这会儿谁也不留恋那热烘烘的被窝,一骨碌爬起来,欢喜雀跃地穿上放在枕头边的新衣服。穿戴一新的姐弟几个草草吃上半碗饺子,便慌着跟本家的一群大人小孩儿绕街转着一家家拜年去了。天还没有亮,街上已经有了一班儿一班儿的人,不管平日里关系远近或者闹过什么矛盾或是谁对谁有什么意见,这一天见了面,都是笑脸相迎,“新年好!”“过年好!”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家中的长辈留在家里,手边准备好糖果、花生、瓜子,拜年的孩子去了,称呼一声再说一句“新年好呀”,便可以每人得到一块儿糖或是一小把花生瓜子,还有发几颗软枣的,极少数条件好一些的家门还会每人发个核桃或是柿饼,这些东西是平日里的我们吃不到的,只有过年才会有如此丰富的美味。这种诱惑使得我们劲头十足,绕着村子一家家的串完也不嫌累。路过不同姓的人家,大人就不去了,我们小孩子也不管那么多,见门儿就进。一进门也不知道该称呼啥,喊一声“来给您拜年啦,新年好!”就去接人家给的糖果。回到家里,新衣服上两个口袋都是鼓鼓的。大家把糖果瓜子什么的都掏出来,比比谁挣得多,又争着抢着把稀罕点儿的东西给爸爸妈妈尝尝。为了那两口袋的糖果,初一早上的转街拜年是我们春节里最期待的节目。

还有走亲戚、挣压岁钱、放鞭炮,一直到元宵节的灯笼会,新年的味道是开心和愉悦,那种味道清甜又让人回味。

一年又一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好得是儿时的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平日里的吃穿用戴比那时候过年都好上多少倍,所以年味儿也越来越淡,再也没有小时候过年那种期盼和欢喜雀跃的心情了。此时在这里回忆一下,竟然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内心里忽然又有点盼望过年了。#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盼望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