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学同学胖三,德国留学博士学成归国,作为国家引进人才准备去东北某著名科研院所大展拳脚。
路过北京驻足小憩,我和小可同学在某不知名烤鱼馆对其进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一共就仨人,小可还带了瓶白酒,可以说是很隆重了)。
和胖三认识的经历,说来有趣。
我们当年是标准的网友,大学报到前在百度贴吧里认识,后来加了QQ。
他问:你选的哪个专业?
我哀叹一声:生物工程,被报纸忽悠了才选了这个专业。你呢?
答:环境工程。
“哈哈哈哈哈”,我不厚道的笑了,“你的专业比我的还烂!”
后来怎么见面认识的细节已记不清,只记得他家境比较困难,但很早就下定了要出国留学的决心,而且要公费才行。
当时看他学习普通,资质平平,我总觉得他是理想主义,不切实际。
后来就看他大学毕业,考到中科院读研。
过了几年,又听说去德国读博的消息。
那时感慨,这人身上的执着劲,真是可怕,不声不响地,一步一步地,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对照自己,毕业时顺利考上公务员,虽然家人和老师都非常满意,在那一年看是个小小的成就,但拉长到10年的维度,那可能更是禁锢:
一时的掌声掩盖了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真相,一次考试的运气掩盖了不想寒窗苦读或不想面对社会求职压力的惰性。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当年没有想清楚的课题,终会在某个路口再出现。也许在职场倦怠期,也许在某次同学聚会,也许受某本书、某部电影触动。
我是谁,要去往哪里?
走的越远,内心越迷茫、越恐慌。
所以,人不要想要走所谓的捷径,
真正的捷径是找到内心的热爱,越早越好,然后在热爱的领域,潜心做时间的朋友,
把眼光放到10年、20年,其实你想做什么都能做成。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竞赛,而是一个人的长跑。
但说实话,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内心的热爱,怎么找?
虽然我早已选择走出当年的围城,但并未找到内心的太阳。
我可以对20左右的年轻人说,要多尝试,去探索你热爱的方向。
但对三十而立的人来说,试错的成本已然太高,也不够智慧。
山本耀司说: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与高手过招,做高难度的事,灵魂深处的思考,
我想这是更有智慧的方式。
从前在威海,幸运地遇到很多厉害的师长引领成长,肖杰老师,永澄老师,青妍姐,板砖博士,华侨博士……
而这些水准很高的人最初是在某次课程、某次聚会中认识,由于价值观相近,便越走越近,影响愈深。
来北京后,节奏快了,信息密了,选择多了,却没有那么深度的链接了。
平时爱看圆桌派,每期一个话题,窦文涛嬉笑怒骂、穿针引线,一众嘉宾敞开心扉、随性而谈,于不经意间四两拨千斤,看得人豁然通透。
于是,我生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类似形式的沙龙?
也许,它就叫碰撞实验室,
一处思想碰撞、发现自己、深度链接的场所,
每周一期,每期围绕一个话题聊开去,怎么样?
趁我的鸡血还没退散之前,赶紧做了张图:
本期话题:我所做过最艰难的决定
不求深刻,但求真诚,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