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读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5:22起床

抱怨是人的通病,绝对是负能量。

抱住怨恨,事情还能有啥救呢?

推责于人,问题岂能解决?

尽人事,听天命。管别人太难,还是管好自己吧。自己尽力而为,事情成功与否,都坦然接受就是了。

二、继续读河森堡《进击的智人》(200-308 全部完成)

4000年前的上古大洪水,吞噬了下游近乎2000千米的一切。据推测,这场洪水的洪峰可达3.5万立方米每秒,水深可达22.49米。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距今大约六千年,家马在乌克兰或者哈萨克斯坦境内被驯化,之后伴随着印欧人的扩散而传遍欧亚大陆,对商朝人来说,家马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外来物种。

这369年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共计发生灾害619次,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区区169年就遭灾315次,平均每年都遭灾1.87次,几乎没有一年平安无灾。无论是干旱、洪水、地震,还是蝗灾,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毫无疑问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也会动摇整个社会的基石。而严寒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旋律,我们从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诸多记载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气候是多么严酷。

这场绵延数百年的降温过程在公元4-5世纪达到巅峰,平均气温比东汉初年降低了2.5-3℃,比今天的平均气温低1.5℃。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大范围冰雪天气竟然持续了40多天,洞庭湖随之冰封。崇祯六年(公元1634年),黄河封冻,冰坚如石。崇祯九年(公元1637年),海南岛竟然下起雪来,这场雪一下就是三天,使得草木尽枯。1641年,苏州的桃花盛花时间比往年晚了将近两个星期。第二年,江苏省竟然于立夏之际下起霜来,学者们从这些信息推算出, 17世纪中叶的气温较之如今可能要低2摄氏度左右。

某个地区之所以会有瘟疫肆虐,很可能是因为该地区之前的环境稳态被破坏了,病原体与人畜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瘟疫就会爆发,感染并且杀死大量的宿主,直到环境形成新的稳态为止。

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松巴哇岛北部,海拔2581米, 1815年4月5-12日,这座火山发生了七级的猛烈喷发: 1000亿立方米的烟尘倾泻而出;高温火焰扰动空气形成的狂风,将海岛上的巨树连根拔起;滚滚岩浆奔腾着吞噬了路经的一切,直到冲入大海将海水沸腾;火山灰和碎石漫天飞舞,粉碎并掩埋了方圆数百千米之内的村镇,上万人当场死亡。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

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将体积约为15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喷入平流层,这些火山灰中含有的巨量二氧化硫云混杂着高反射性粒子,随着大气环流散布全球并将阳光猛烈的反射回太空,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全球气温骤降。对于一些农作物来说,剧烈的降温意味着光合作用的减弱和受精难度的增加,深深地动摇了世界各国的农业基础。1816年,火山造成的降温效应完全显现出来,北半球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迎来夏天。

三、继续读你说《孔子大历史 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178-198)

孔子的不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他的家庭生活很失败,他那套“孝悌”家庭伦理学说也问题多多。究其原因,可能就因为他是个哲学家,而哲学是不能指导家庭生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今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