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山那水

来到城市生活而今已有数载。然而最不能忘怀的还是家乡的原风景。

中国人自古喜欢研究风水,哪怕是一座房子的修建,地基那是相当重要的,读了一辈子的书,原来每当老辈人说起风水,满心的不相信,总以为那是迷信。如今仔细想来,那是多么“内心”的科学呀,有山有水,独特的山水塑造了独特的热爱家乡一山一水的情怀,这就是风水。

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快忘了家乡的山水对我的栽培。无形之中,我也成了“忘恩负义”之人。

记得儿时,总喜欢趴在父亲怀里听长辈们谈古论今,父亲特别喜欢古典文学,一个初中毕业的人只能窝在家里种庄稼,或许对于现实而言,他是满足的,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灌输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是从内心来讲,我觉得他是向往文学的世界的,从他床头几本破旧不堪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就足以看得出来。他爱好文学,对于除了《红楼梦》之外的四大名著来说无不精通,这一点是到今天我都还很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我觉得或许我这一辈子理解的都不会有他深厚和独到,原因很简单,那些书,那些故事已经陪伴他那么多年,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

我家可能就是所谓风水好的地方,背朝大山,家门口就是一条小河,儿时,山就是我们牧马和牛的地方,小河变成了我们的游泳池。记得河水最充沛的年份,每当到了夏天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就去河里捕黄鳝,一条一条黄鳝就像菜籽油一样金黄,弥足珍贵的进入了我们的肠胃,滋补着正在长身体的我们,而今,我也只能靠着仅有的一点记忆回味。父亲知道我爱吃黄鳝,每当春天插秧的季节,他就会带我到我家的田埂上教我如何捕田里面的黄鳝,所以在我的童年里面,鳝鱼便成了我和父亲共同难得的回忆,我想可能从这些事情上面来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了我“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式吧。

父亲中年时候曾试过从商,就是做贩卖牲口的活计,这不是什么大的生意,但是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本事了。家乡是非常偏远的,每次父亲出门,基本都是要半个月或和一个月才能回来,最快也是一周才回家一次。那时候的我还在上小学,觉得十分缺乏父亲的陪伴,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每次父亲回来带的玩具和好吃的饼干便能让我一笑而过,那个年代,物以稀为贵,这已经是足够在小孩子们面前炫耀的资本了。父亲对我来说,显得有一丝深沉,父亲特别喜欢趟在椅子上睡觉、喝茶,我偶尔会主动上去问他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我什么都会问,比如我会问他我们家背后的大山翻过去以后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有没有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我很好奇这种问题,没次都是乐此不疲的问,还好父亲不会觉得我很烦人,都会和我说,后面慢慢长大,去了更多的地方我就便知道了。生活在城市那么多年,现在我仿佛体会到了父亲当时的感情,每次离开快看不到家的时候,肯定会回头好好看看这边的夕阳,直到从山这头落下,而每次回家的时候,经过家背后的山路的时候,想着我快放学回家吃饭了,我的母亲也从田地里回来为他做好了晚饭,这估计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神清气爽的感觉。

父亲走过无数的山路,做过各种小生意,并没有使得我们家富裕,但是至少让我们家的生活变得更有希望,我不用再为每年约八十块钱的学费而发愁,也不会再为了学校门口一毛钱一根的雪糕而望而却步。至少没有因“为贫穷而限制了想象力”。我知道,父亲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因为他离不开这片土地,每次回到家,不是倒下就睡,而是换一身衣服及下地,去看一下他的庄稼,我想,对于农民的身份而言,他一辈子不敢也不愿有一丝怠慢。

如今,想到故乡的山山水水,便想到了家乡那片土地上勤劳奋斗的人儿,而父亲身上那淡淡的旱烟味,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留藏的记忆。

我忘不了的便是那山、那水、那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人那山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