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学什么

(一)

“如果你问我必备技能,最重要的是英语。要不然,谁能替你跟北美客服说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呀?!心好累!!”

近日,中国之声记者的招商银行信用卡被人在网上盗刷8000美元,根据求救银行客服、警察后的经历写出一篇小文章《一夜惊魂:信用卡被盗刷5万,自救攻略》,真的值得好好读读。上面摘引的这句话,就是这位作者在总结这次经历的心得时说的。

一个人,穷极一生,是有些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

其实,昨天真被几个16级的小朋友“逼”得有点小累了!毕竟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不怪他们,我年轻的时候也似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热衷秘笈绝招。但事实的真相是,并没有什么哪几门课、哪几本书特别重要,学好它,就可以走遍天下了的!没有这样的事,别费心去找什么独门绝技或者诀窍了。

但如果非要说大学几年,有什么非学不可的,倒是有几样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要尽快去培养,尽快去养成。能力吧,一就是知识获取的能力,二就是知识运用的能力,这两大能力,离开大学的时候,要初步形成了,然后终身不断地去提高它。技能吧,想来想去,通用的,一是英语,二是统计学(就是数据分析了),三是办公软件(office软件包),再就是知识管理工具(比如Evernote+GTD),这些都是必备;再就是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技能了!

差不多,也就这些,大学本科四年,你们要是把这些玩熟了,也就很可以了!

(二)

那么,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技能?

大抵来说,能力=正确的观念(概念)+纯熟的技能。

正确的观念(概念)保证你的大方向不会错,你会去做正确的事。

纯熟的技能保证你会有高的效率,你会正确地去做。

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你这一辈子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这样,那你的日子自然不会过得很差的!

(三)

接下来,关于知识获取和知识运用,有哪些观念(概念)和技能,是必须在大学阶段去好好学习领悟和掌握的呢?

首先,是有关知识本身的一些重要观念,也可以叫做有关知识本身的知识。比如,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分类,知识的的存储和传播,学习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等。

关于知识是什么?建议大家自己去百度百科查一下,然后仔细阅读或者听几遍。这里也摘录几个关键点: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从类型学看,知识可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独有知识和共有知识、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等。

相较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更易于存储和传播。显性知识可以文字、图表或者各种其他符号的方式,记载在纸质书籍上,或者电子介质上。而隐性知识不易编码化,不易明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大多只能依附在人身上,因而传播不易,学习和掌握也相对比较困难。

显性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传统课堂和自行阅读书籍来接触得到。有了互联网,我们找寻显性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就更为便捷了。你可以通过手机,十分方便地查阅到各种知识,可以通过MOOC,系统地学习各种体系化的知识课程。现在,网络上优秀的MOOC资源像座宝库,对一般的求知者而言,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的了!我粗略地调研了一下,工商管理类几个主要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都有名校著名教授开的网络公开课,理论上说,通过网络,现在的学生就可以学习到几乎所有专业主干课,而且是免费的、高品质的。况且了,你还可以自主去选学其他高质量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时间自主掌握,也不受教室啊上课时间啊这些时空因素的限制。

这个时代,有关学习的模式、方式和途径,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与传统的学习模式大相径庭。我会找时间,专门讲这个话题。

隐性知识,要接触到并习得,就不易了。你要拜师,面对面地与你的导师交流,还要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去领会,才能掌握。这个方面,是否能遇到名师,最为重要,这就看你的修为和造化了!

(四)

通过自行阅读,自主学习,大抵上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你了解一些有关学习本身的理论了。认知心理学啊这些,对一般的学习者,太过理论化,太复杂了些,我们可以关注些更实用的。

我一直就跟我的学生推荐斯科特·杨的整体性学习(holistic learning)理论。斯科特·杨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写了一本小册子《如何高效学习》,总结了一套学习策略和学习技术,很有成效,建议大家好好去研读一下。

关于如何获取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前沿信息和知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基本学术信息素养的话题了。一个受过四年正规大学教育的学生,理应接受过规范的学术信息素养方面的训练,很遗憾我们对此重视还不够。

我这里向大家推荐网易云课堂的“爱科技”公益培训联盟,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老师发起的公益课程联盟,上面有几门有关学术信息素养的课,不错的,又免费,建议大家抽时间学习一下。

(五)

上面说的,大致上是一些跟知识获取有关的正确观念,也有些是方法论的东西。在这里再总结和引申一下:

一是现时代的显性知识的学习,传统课堂和阅读纸质书已经不是主要途径,网络课堂和电子资源的阅读,已经取代传统模式。愿意向我请教,愿意单独与我讨论的学生,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他们设计一系列微课程(专业),他们通过网络和自主阅读,完成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然后定期与我开讨论会,解决自主学习之外的问题。我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效率更高,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另外,他们接触到的都是这个领域的好老师,辅之以一些高质量的网络视频演讲和学术讲座,网络互动交流,视野开阔多了!

二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系统化的学习策略和技术,我极力推荐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中的Holistic Learning,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三是年轻人还是要想办法拜名师,大量宝贵的隐性知识,你在课堂上、在书上学习不到的,只能通过与导师、长辈、同学和朋友一起讨论,通过言传身教,慢慢体悟和习得。这些方面,有两句很重要的话,年轻人要牢记。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另一句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六)

说到知识运用的能力,这是比有关知识获取更为复杂的话题了。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这大致就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吧。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呢?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手段无非是做作业、小组汇报、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这些。但这里我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我的过往经验告诉我的几种很重要、很有成效的方式。

一个就是研究性学习。学生定期和导师共同商讨,配合专业课程学习的进程,设计一些研究性的项目,边学习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最后要提交一个规范的研究报告,导师要作指导和点评。

另一个就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者是一些高水准的学科竞赛,这本质上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过程。

最后就是作导师的学术助手,帮导师整理资料,整理数据,参与课题讨论。

一个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独立或者参与一些项目研究,独立完成一些项目文本,这个经历十分重要。

我一直主张本科生还是要写毕业论文(设计),而且要高要求、严要求,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也是他们在本科阶段最后一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大训练、大检阅。

回顾起来,过去这些年来,但凡跟我写毕业论文,能基本上按我的要求独立完成的学生,大都感觉收获满满的。在我手下,他们已经经历过厘定研究课题、进行文献回顾、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这些环节的基本训练,等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任务,他们已经大抵心中有数,不会那么慌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四年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