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

                        阅读时间8分钟|南宋

PS:此系列依照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以及编辑处理,希望对有意愿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小白有所帮助。

    中国北方有名山大川,南方则多河流,地势平坦。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以后,宋朝迁都杭州,是为南宋。而地理位置的不同,也是画家的画风有所不同。

水图卷:马远 南宋

      南宋马远所绘的《水图》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南宋人要表达河流,经常画成横幅,我们称“横卷”或“长卷”,北方人画大山要突出高,所画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1.河流山水画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1张图片
溪山清远图局部:夏圭 南宋

    夏圭与马远同时代,都师承李唐,风格相近:构图简括深远,笔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后人并称“马夏”。夏圭的斧劈皴比李唐加长了,更能表现山石的体积。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2张图片
山径春行图 马远 南宋

       此图画中高士外出春游,享受的无疑就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笔底下所谓“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图中值得一提的是马远有一个特点,他喜欢把树枝画的很长,有人称他“马拖枝”。这种细长的树枝看起来随风摆动,更加现活。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3张图片
静听松风图:马麟 南宋

上篇文章提到唐宋以后画家多注重传承,马远的儿子马麟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他画的“静听松风图”是南宋的名画。此图构图有马远之风。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风之气质,神气舒畅。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但却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2.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南宋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图中1643个,动物208只,各有姿态,是宋代追求“格物”画风的至高境界。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4张图片
市担婴戏图:李嵩 南宋

   南宋有很多表现市井生活的画。李嵩和苏汉臣两位画家尤其擅长。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5张图片
秋庭戏婴图:苏汉臣 南宋

“秋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写实的程度,几可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可以了解到为何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


3.写意、泼墨

南宋有一位叫梁楷的画家,画了一幅非常特别的“仙人”。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6张图片
泼墨仙人图:梁楷 南宋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_第7张图片
李白行吟图:梁楷 南宋

 这张图传承了梁楷一贯的风格。这种寥寥数笔的画到了宋代以后逐渐流行起来叫做“写意画”,另外一种很仔细工整的便是“工笔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3——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