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所处

                        【1】

“好人”郭明义曾说过:“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经常跟富翁大款相比,越比较越难受;经常助人为乐,越助越舒畅。”郭明义所言,十分清晰地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君子必慎其所处。

                        【2】

与人相处,免不了要呼朋唤友。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鳖,因臭而得臭。善良相逢善良,能生发出更大的善意;善举传递善举,能延伸出更长久的善行。由此看来,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确应该“慎所处”。

巴金在青年时代很重视“慎所处”。他只身从家乡四川来到上海,那个年代,上海是个花花世界,很多年轻人,因为禁不住坏人的怂恿和拉拢,走上了歪路。然而,巴金则四处以文会友,主动地与叶圣陶、郑振铎等德才兼备的人往来,得到了他们的热情赐教和不吝提携。后来,巴金除了写作之外,还担任了编辑,与许多优秀的文学青年交往。20世纪30年代,巴金在上海文艺界良师益友的帮助和自己不懈努力之下,在文学圈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最终成为了著名作家和文学大师。毫无疑问,巴金成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一条必不可缺,就是他在上海能慎所处,能近贤良。

                        【3】

明朝名臣夏元吉也是注重“慎所处”的一个人。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解决国家急需人才的问题,决定直接从太学中选人用人。他到太学去暗察,看见太学生们在抄写朝廷公文时,一边龙飞凤舞,一边交头接耳。只有一个人正襟危坐,埋头挥毫,对身边的一切不闻不问,所抄写的皇诰笔画方正,字迹工整。这个人就是夏元吉。三年之后,朱元璋亲自勾选了夏元吉。上任之后,他工作兢兢业业,严谨细致,没出过半点差错。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夏元吉出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粮大权。明朝的官场血雨腥风,变幻多端,很多官员不是坐牢就是被杀,而夏元吉却历经多个皇帝,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不得不说是他“慎所处”的结果。

                        【4】

朋友无处不在,但是,朋友容易找到,但真正与你志同道合的知音,是十分难觅的。俗话说:知音难寻。找到一个好朋友并非易如反掌,好多人一生也找不到一个知音。亚里士多德说过:“挚友如异体同心。”结交的一个好朋友,会使你受益终生,而结交到不好的朋友,就是自取灭亡。结交的好的朋友,他可以协助你,在你遇到危险是帮助你。结交到不好的朋友,他便于你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让你误入歧途。

“君子必慎其所处”,其本质在于,无论自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都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品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复杂环境,都能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洁身自好的处世原则,做到以义相帮,与善共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慎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