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每天学点儿逻辑学》574

如果我们把自己设想成是1939年秋天的德国公民,你打开收音机,在9月初突然听到了希特勒说:今天早上波兰军队攻击了我们的边防哨所,杀死了德意志帝国的士兵,我们是不是要反击呢?

这句话如果把它缩减一下就是,我们德国被波兰人袭击这件事,值得不值得我们进行反击?这句话的主语就是“我们德国被波兰人袭击了”,这样一个主语所指涉的事态给人的感觉就是存在了,我们是在肯定这件事存在的前提下,再来讨论值得不值得对波兰人卑鄙的作为提出反击。

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波兰军队袭击德国边境的真相,乃是一群伪装成波兰士兵的德国党卫军,去袭击了德国人自己的一个哨所,打死了一些穿着德国军服的德国死囚,然后摆拍一些照片,以此作为借口向波兰发动了所谓的反击,就把波兰给亡国了,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是这是我们今天才知道的,如果你当时是个德国人,很容易就被这话带入了一些错误的思维陷阱。

但是,如果你学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你应该怎么分析这个事件呢?就是说,这里有且仅有一个被谈论的事件,这个事件指的就是咱们的德国边境被波兰攻击了,且这个事情可能会引发我们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如果你把这个主语变成了一个谓语以后,你的大脑就会去搜寻使得这样的一个描述句子得以被验证的一些客观证据了,这时候你就会想,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咱们德国被波兰袭击了,这怎么听上去那么邪门呢?因为世界上只有强国攻击弱国的道理,波兰是一个军事上比德国更弱的国家,它怎么会主动地去攻击德国找死,给德国攻击它提供非常好的口实呢?难道波兰人缺心眼吗?波兰人应该不会这么缺心眼……

你如果这样一想的话,纳粹的洗脑就失败了。显然纳粹不希望你这么想,所以纳粹也不会喜欢摹状词理论,好在罗素本人也是非常讨厌纳粹的。

好了,讲到这里,关于摹状词理论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用,我们大致也就清楚了。由此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案例,怎么样通过主语到谓语的转换,能够把句子的真实结构体现出来,这也是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面非常推崇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20 《每天学点儿逻辑学》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