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笔记---整理日常的闲索

2015.5.19

道德是历史的人文化意识持有的自觉规避,乃在于导向我们主观化认知性抉择的有效之传承可能的不断积极适应性状态化可作为的判断性自我类化完成的可能性价值所在。是一种可多元化展开并依附的彼此协调,乃是一种宗教(巫觋),政治,文化的综合性本体持有的思之关怀的妥协,是对于物之本然的阶段化差别,对立——之独立性受用的触及。

是一种向着某一效用的集体作为可靠(可能),在于一种节制的客体化连续有效。

是一种敬畏的自足——知足以至于自律的自觉,是一种内在的平和性承受。

无知——未必的外化钳制,约束即是一种恐惧的神圣性惩戒的禁止性不可作为,往往又都很难完备有效, 由此多元化抉择的可能即是一种人文意识的积极作为,当还不在于一种对立的否定,而应导向于一种开化的兼容性彼此协调——减少差别的优越意识,既而给予尊重的多重性选择,可能。生命的差别亦在于外化条件局限的彼此可交流性丰富。

历史的本然是对于大多数的选择之量化把握的可表现性自主反馈。在于一种事件的关联之主体效用差别化解读的可能及其效用的完成之结果判定的作为。

是一种意识的比附性给出,在于我们个体较之类化阶段性同在的彼此之作为的综合性共有有效(同在)。

都在于指向一种价值的必要导向的把握,及其可持有的关联性可靠,即是我们对于生命的执着。


2013.7.27

作为,对于现世(当下)有效的作用才能够提及对于来世(继承)的有用,是过程之成为的必由,还在于不断适应的积极完成。

美好是经由意识觉知的作为和处为。一者源于外有的感受,一者源于自由的能够。都是给到个体以自我表达的必要性成为——有效是对于有限的既定效用。

无限在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无效,是一者不处为的不必要性概念性所在。

有效是关系的处为,完成,没有关系的——至少不引起主观可觉知性反应的,即是对于主观的无效。

未被认知的有还是有,不能认知的无才是无,是一种概念的对应性,在于对立的实有,实在(实际存在)。

意识旨在判定区分的可认知有效,是我们的自我性觉知能够下的对立完成。

关系亦是判断,存在的多元性即是区分的实质性完成,也给到物的归类和划分,即是我们的概念性物的存在。

存在是不依赖于区分,定义的存在,意识是相应的主观觉知和判定。

一切存在和将存在,都旨在适应和引起——适应的发生和持有。

情感是作用于我们的接触性反应的意识再现,给到我们以对应的承受性表达和完成。

宗教有某种意义善的永恒即是对于情的毁弃——似乎无情,才是恒久。因为不生不是非悲喜等判断,先入为主的概念即是一种处外的无所顾念的自然性观察。然而有必定是人的意识型创造,又观照人的存在之适应——苦乐悲欢的物质意识性觉知的效用,满足——不满足,适应——不适应,成为(作为)——不作为。

延续总是一种变化的适应可能,在于其富于张弛的弹性。

适应是一种自我的妥协,是类化的必然性,个体并无概念性的区分和区分必要。

由此概念是对应于主体之外的关系性满足的表述,在于给到。

介入是一种判断,给到自我以适应的取舍,既而便有所谓是非。

佛教的“无”在于取消所谓区分——不必要区分的虚妄性,所见所识所受所思。

“无”之为“无”在于先“有”,若无“有”又何必说“无”,本来就没有,正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过这也是一种“有”的自我“无”化。

由此似乎总带有自我的区分合格不区分诡辩和议论,是一种带有儒道意识的本土化特色,是一种对于概念的求证,辩证。

超越宗教,在于主我的自我意识有效,在于自律的作为有效,在于给到大多数的自我认知有效——因为宗教依赖于神秘和逻辑,有赖于念想和执着。却又在于放下念想和执着。

执着是对于生的把握,是当下的有效。


.

你可能感兴趣的:(布衣笔记---整理日常的闲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