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沟通,先倾听自己的内心

第一次看到《非暴力沟通》的书评,说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可是我还是没有在意这本书的重要性。

因为我这个人向来脾气很好,好到别人踹我三脚都踹不出一个屁,最开始是懦弱不敢反抗。后来知道,暴力解决不了问题,或者只是暂时性的解决问题,脾气就更好了,努力做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即使面对比我弱小很多的人,也避免使用暴力,有事儿就好好说。有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暂时的离开,缓一缓再沟通。

我想我都脾气好到这种程度了,还看什么非暴力沟通?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和我老婆的关系之间出现裂痕,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事儿,就是说话时老是吵架,又看到武志红和周梵老师在微信公众号推荐这本书。

看来是我和老婆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所以想学学到底应该怎么沟通?

书读了一半,也没感觉到这本书好到哪儿去。无非是讲一些体会他人感受的方法,观察对方到底需要什么?直到读到第九章《爱自己》,着实吓了一小跳,内心感到了震撼。原来我和别人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很少体会自己内心的需要。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怎么去体会别人的需要?

丢三落四,办事冒失。以前犯了这种错误,都会拼命儿地责备自己,使劲拍着自己的脑袋,在自己胳膊上咬出深深的牙印儿。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这么二?

在我老婆看来,丢三落四就是没有责任心。想想也是,总是丢三落四,要耽误很多事,这不是没有责任心,是什么?

在读完《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这一小节以后,我明白了,虽然这件事没办好,但是满足了我另外的需求。

比如早上起来赶往机场,到了机场发现没带身份证。现在出门不带身份证很麻烦的,那也没有别的办法,接受现实,办理临时身份证。慌里慌张出门儿,是我总想给老婆留下干净利索的男子汉印象,不断想象自己干净利索的样子。想的多,做的少。

为了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我忽视了自己的需要,我太需要别人的认可。

其实我本可以同时满足自己,也满足他人。这样想我就不再责备自己。

总结经验:下次出门儿,提前把身份证装到背包里,把所有要用的东西,提前装好,头天晚上就把胡子刮了,把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不至于慌乱,这才是真正的干净利索。

把事做好了,远比凭空想象要快乐的多。


杨澜的女儿在某国际学校上学,该学校学生守则只有16个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对人友好,有责任心。这16个字里边“尊重自己”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

我们先尊重自己,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才有能量去体会别人的需求。

再返回去读第八章《倾听的力量》,第一小节儿说倾听能使人痊愈,一个人如果能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的感受,心情会好很多。

在组织机构中,我们听到上级意见时,通常会把它看作命令或指示。倾听同事或下级比倾听上级要容易得多。在上级面前,我们有时可能会有点紧张,以致无法静下心来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因此,我特别欣赏有些人能像倾听同事和下级一样,听从领导的指示。

有时候看起来是领导大发脾气,其实他只是在表达他的需要,需要我们按照他内心的想法来做事。人际关系专家熊太行老师也说过,如果领导骂你,你就当他是在提要求好了,把他提的要求记下来,下次改正。或者说知道他是在发泄,这样郁闷就会朝和你相反的方向跑去。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们有时也许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然而,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要显得强硬的时候。

想显得强硬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就是让别人看起来我很强大,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除了给自己心理安慰之外。如果真想和对方交流,就应该学会倾听和示弱。示弱,对方就没有了戒备心理,更容易敞开心扉和你交谈。我们只需要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给予适当的反馈,就能达到非暴力沟通的效果。

卢森堡还讲了很多件事,有的就像听故事一样,感到现实中都不可能发生。

其中一位年轻妇女运用倾听预防了潜在的暴力。

这位妇女当时在多伦多的一所戒毒中心上夜班。晚上十一点,有个男人走了进来,要求给他一个房间休息。这个男人看起来刚吸过毒。这位女士向他解释说,所有的房间都已经满了。当她递过去另一个戒毒中心的地址时,他把她摔到了地上。她回忆说:“他坐在我的胸部上,拿着一把刀对着我的喉咙,大声嚷道,‘狗娘养的,不要对我撒谎!你一定有房间!’”

幸运的是,这时她仍能够注意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在那样的情形下,你还记得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很惊讶。

“我有别的选择吗?绝望有时也许会给一个人带来灵感!你知道,马歇尔,”她补充说,“你那天讲的话对我真的有帮助。实际上,那句话救了我的命。”

“什么话?”

“你和我们说,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一开始,我很想为自己辩护,我想和他说,‘可是,我们真的没房间’。


幸好,在那时,我想起了那句话。我一直记得这句话,是因为在一周前,妈妈在和我争吵时说,‘如果我说什么,你都说‘但是’,小心我杀了你’。想一想,我妈妈生气时听到‘但是’都想杀了我,何况那个男人呢?如果我在他愤怒时说,‘可是,我们真的没房间’,我想我早就没命了。”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所以,我深吸了一口气,对他说,‘看起来,你真的很生气,你想有一个房间可以休息’。他大声嚷道,‘就算我是个瘾君子,我也需要尊重。没有人尊重我,气死我了。连我的父母都看不起我!我需要尊重!!!’于是,我就问他,‘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你是不是很气愤?’”

“你们的对话持续了多长时间?”我问她。

“哦,大约是35分钟时间。”

“听起来,真是很恐怖!”

“刚开始时确实很恐怖,不过,说了几句话后,我就不再将他看作是恶魔。就像你说的,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我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我开始相信,他不会伤害我。实际上,他后来就放开了我,并把刀收了起来。我也帮他在另一个戒毒中心找到了住处。”

对她能在那样极端的情形下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十分欣喜,十分佩服他。

不过、可是、但是这个转折意味着否定,一句话加上这些转折词,感觉重点就落到了后面,而这正是对方不想听到的,会让对方更加生气。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我们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来发展友谊,促进家庭和睦,改善工作交流以及推动政治和解。

如果让我只用一句话来写这本书的书评,我想就是这句了:非暴力沟通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先倾听自己,爱护自己。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更多的力量,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沟通,先倾听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