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忌讳与孩子谈死亡

上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浦北路校区门口发生了震惊的“砍杀小学生”事件, 2名小学生当场身亡、2名小学生和一名家长受伤。

砍人的男子被当场抓住,他杀人没有理由、没有对象,纯粹是为了报复社会、用弱小的孩子为自己的失意人生做陪葬。

他活下来了,可是那些无辜的孩子、无辜的家庭却可能永远没法从伤痛中走出来。

无数人为死去的孩子哀悼,在他们生命消逝的地方献上鲜花。

死亡,一直是我们在小孩面前刻意回避的一个话题。

但我们的孩子,却可能随时直面死亡。

所以~~~~~~好的死亡教育,更能让孩子珍爱生命。

别忌讳与孩子谈死亡_第1张图片

当周边的人突然去世、当意外发生,我们在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战胜恐惧时,更应该教会孩子该怎么面对死亡、面对悲剧。从死中获得生的力量、生的热情,获得爱和温暖。

很多父母觉得小孩的世界是一片纯真,忌讳与孩子说死亡的话题。

其实,了解死亡,坦然面对死亡,才能理解活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死亡教育是我们普遍缺失的一课。

0~3岁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要与孩子恰当地谈论死亡,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表达哀伤

当孩子在生活中遭遇了真正的死亡:比如宠物的死亡,在给孩子解释死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哀伤情绪。

表达哀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悲伤的情绪。有时父母看孩子没什么反应,以为孩子并不在意,其实,孩子不是不在意,只是不会表达。

小侄女三岁的时候,家里的小狗走了,一只15岁的寿终正寝的狗狗。

因为它已经和我们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15年了,俨然成为家里的一员,它的离去让全家人都悲伤不已,所以也没有特别关注小侄女的情绪。

可是3个月之后,小侄女开始频繁地提起狗狗,我才意识到她还惦记着那逝去的生命。

我给她解释了死亡,问她:“你是不是想念狗狗?虽然它走了,但 不妨碍我们依然爱它,想它。”

我轻轻的为小侄女哼唱起来《黛玉葬花》。当她听到歌词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生死之别的境况时,我感觉她释然了。

引导孩子表达哀伤,可以通过埋葬宠物,与孩子一起回忆与宠物的共同生活,回顾照片,请孩子说些怀念或祝福的话等等方式,让孩子接受生命的离去

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不幸遭遇家庭成员的去世,这时可能家中的成年人本身都处于悲伤之中,无暇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或想将死亡与孩子隔离开,但这种做法其实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这时孩子最需要有人来引导他表达哀伤,表达对逝者的想念,才能减少失去亲人的伤痛,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缓解恐惧

孩子在知道了死亡之后,会问妈妈会死吗?我会死吗?

一般情况下孩子只是出于好奇,妈妈只要告诉孩子,会在很久很久以后死,就可以了。

但有的孩子会反复纠缠这个问题,总是担心妈妈会死。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有分离焦虑,实际上孩子在担心与妈妈的分离。

对于这种恐惧,仅仅用解释的方法是没法解决的。这时妈妈就不用再反复解释死亡,可以引导孩子表达担心和恐惧,妈妈要对孩子的担心表示理解。

妈妈特别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多听孩子表达感受,缓解孩子内心的分离焦虑。

满足好奇

清明节很多家庭会去祭奠逝者,这也是一个和孩子谈论死亡的机会。

这时向孩子解释死亡,主要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注意不要主动渲染哀伤、恐怖的情绪,对于仅仅是好奇的幼儿来说,这些是不必要的,也不宜过分美化死亡。

有些父母说死了就是去天堂,或者睡着了,这样容易歪曲孩子的认知,比如有的孩子听说死了就是睡着了,结果不敢入睡。尽量客观简单地解释死亡,比如带孩子去扫墓,就告诉孩子,去世的人会永远躺在墓穴里。

对死亡的认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在孩子人生的头几年,父母与孩子坦然、恰当地谈论死亡,有助于孩子更理性地看待死亡,拥有更积极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忌讳与孩子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