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今天读琳达*霍斯*克勒韦的《更新自己,治愈疲惫》一书,平淡精简的字句,让心底里自愈的呐喊冲破了自己理智的防线。句句否定了原有的认知,一直以为努力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态度标签,无论在哪个维度,坚守好这个防线或早或晚,会收获得到。无需有华丽的语言,无需有做作的行为,无需有精湛的手段。可这种真挚的“无需”却被现实生活打败的一败涂地,别人还会嘲笑你情商好低。

没有人不喜欢好听的话语,没有人不享受得到的欢欲,更没有人在乎过程中你是属于哪个“你”,因为利益,权利,贪欲,也因为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你”。

小时候,我们蒙受家教的时候,父母总会告诉年纪小小的我们,想要索取就自己努力。这是大多人都曾遇到的。清楚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晨老师都会让我们带早餐去学校吃,边和小朋友一起吃,老师就会边聊天,“李子晨你的早餐很丰盛啊,有火腿加蛋还做成了个心形,早餐真漂亮”。小朋友们都不约而同的羡慕李子晨小朋友,大多数的小朋友和我一样都只有简单的鸡蛋或者牛奶,李子晨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夸赞,开心极了。回家我就和妈妈说,你做的早餐不好,老师都没夸赞我,只说李子晨妈妈做的早餐特别漂亮,妈妈你为什么不能给我做漂亮的早餐呢?”孩子,妈妈和你一起分享一下李子晨妈妈的早餐,首先,你告诉妈妈,你喜欢哪个早餐吗?“”喜欢“,”那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他的早餐呢?是你和李子晨一起吃的早餐觉得比妈妈做的好吃?”“不是的,妈妈,是因为全班只有李子晨的早餐得到了老师的赞美。”“孩子,你告诉妈妈,老师是在夸李子晨了吗?还是夸李子晨的早餐?”“老师没有夸李子晨,是夸他的早餐漂亮。”“那你告诉妈妈,子晨小朋友的早餐是谁做的呢?”“是他的妈妈”。‘好孩子,你回答的很棒,观察的也很仔细,老师确实夸了李子晨的早餐漂亮。但是没有夸李子晨,也没有夸妈妈我为你做的早餐漂亮,对不对?“”妈妈,对的“,”那你还认为李子晨小朋友受到老师的表扬了嘛?“没有,是因为他的妈妈做的好看他才受表扬的。”“豆豆说的没错!那你会因为老师没有表扬妈妈不开心嘛?“不会的,因为妈妈最近生病了现在不能为我做那个早餐,等妈妈好了也会给我做心形早餐。”“好孩子,你说的很对。”我们老师还说了”以后等我们长大了,也可以自己做早餐给自己的孩子,妈妈,等我长大了,我做的肯定比李子晨的妈妈做的好,我也可以给您做。“”孩子,那你告诉妈妈,等你长大了,自己做,你怎么肯定比李子晨的妈妈做的好呢?“”我可以好好学啊,我们老师说只要自己努力学,不管是什么都会做的好的。这样的经历,每个家庭都会遇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有无知心和心理萌生的最原始的攀比,当我们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达不到孩子的愿望时,我们不能正确的引导,一味的攀比,就会给孩子幼小的成长空间中积累”逼迫成长“的欲望,我们必须比xxx好,比xxx强,却忽略了原有的自我价值和能力,忽略了他人给予的前提。

孩子一样,其实成人的世界也是一样,很多人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在意别人为什么可以通过嘴,通过捷径,通过手段成功,他们不屑,他们也不与为伍。他们有的默默无闻,坚守自己,他们有的徘徊其中,茶余饭后抱怨不已,你一定是这些人中的其一。

克勒韦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你就拼劲全力努力争取,得到了归谁,失去后的落意,你问问自己是否发自内心真的在意?你是否有能力承担的起过程中所有的打击?“,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经历,你抱怨过辛苦努力后辉煌的时候没有你,你后悔过坚持那么久的初衷被别人误解、质疑,你伤心过你那么努力付出依然得不到认可,你讨厌所有花言巧语的索取………..因为你太在意,没有准备好勇气接受外界因素的打击,你让情绪笃定了驾驭你。

大千世界里,所有存活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你喜与不喜,它依然存在,不要让它左右你。每个人的好与坏,每个人的得与失,每个时刻的你都是你,做那个你想成为的你,就别回头看他带给你的质疑,她带给你的非议,它带给你相关不好的息息。记住,他和她都不是你,做好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受到质疑,他信你你不用解释他依然信你,又何谈有嫌隙;

受到嘲笑,你微笑回应依然做自己,因为你了解你要成为的个体不在他的世界里;

受到不喜,转身离开。世界那么大,不是只有一个人,一个地方,一处归一;

记住,你所有的努力,都只为那个想成为的自己,但需要自己拼尽全力。不理解的人,管他呢,他不在你的世界里,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留给时间验证交际中的不一。我是烯子,你是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