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


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_第1张图片

人类最大病是什么?——是饥饿!

《正法念出经》说:病之大者,无过饥馑,是故施食,得大果报。庇护众生,乃施无畏也!

袁隆平 ,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_第2张图片

袁老先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是由于这两个宏伟的梦,才驱动着袁老先生一生孜孜不倦的工作,也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谷米丰饶,无有饥馑,人民安乐,国土庄严”——《佛本行集经》;在《涅槃经》里,有一位“欢喜增益如来”,这位如来的世界“广博严净,丰乐安隐,人民炽盛,无有饥渴,如安乐国诸菩萨等。”所以,像袁先生这样的人,才真的是世间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

毅然决然“跳农门”

1949年新中国成立,袁隆平19岁,高中毕业,即将报考大学。他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报考哪一所大学呢?


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_第3张图片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袁隆平:“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我们老师带我们到附近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正好那是六月上旬的时候,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好漂亮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哎呀,我说学农好啊!从那个时候第一次印象最深了,我就觉得学农好!”

于是袁隆平说服了父母,义无返顾地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农门”。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袁隆平大学毕业前留影

无畏布施“追良种”

为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不畏辛劳,费尽心思研究这条路。1961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袁隆平行走在稻田里。这时,他发现有一株鹤立鸡群的稻,长得特别好,穗子很大,很整齐,籽粒很饱满,于是他的灵感来了:或许可以尝试通过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


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_第4张图片

在湖南安江农校做教师的袁隆平

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

接着他便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然而,因为他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中等农校的教师,所以他的研究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因为国际权威科学家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


试验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

他调整实验,坚持研究杂交稻

遭到质疑,更经历过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他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大庇天下“俱欢颜”

经过十年公关,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图为袁隆平(左)与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科研人员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终于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1971年到1972年,全国十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齐聚海南,袁隆平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全国攻关大会战。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_第5张图片

袁隆平在超级稻试验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袁老先生用一生的时间,

诠释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先生千古,国之功勋。

愿袁老爷爷一路走好。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千秋万代,身躯虽陨

后代人应拜称神农

悼袁公

袁公乘鹤渡星桥

身后九州农事饶

菽浪千重波滟滟

叠分稻蘖穗摇摇

已令绝地生瑶草

便觉人间少细腰

莫是碧城愁岁馑

除书太白苦相邀

西方接引  阿弥陀佛

祈愿袁老  莲品增上


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隆平逝世|行走人间拯救饥荒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