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了一年的考研之路终于结束了,是时候给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句号了。在此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希望可以给学弟学妹的复习备考提供一点帮助。我将从动机,知识学习,心态三方面进行总结:
一, 动机篇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院校非985,211,本科学习的是跟心理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在大学没心没肺地玩了四年(经常逃课,上课睡觉的那种),19年毕业。19年应届考研的时候,随大流选择考法硕(根本没把考研当回事儿,在谈恋爱的那种),初衷只是想习得法律思维,所以在该背专业知识的时候,我还没看完书籍,最后考试也是草草了事。
大学四年,没有傲人的学业成绩,没有漂亮的任何证书,没有优异的英语能力。但是,我特别感谢这段自由时光,在这四年,我探索了很多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去参加各种见习,明白了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读了很多感兴趣的经典著作,那些闪光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深入我的灵魂。我回顾这几年的探索经历,发现自己一直对一个领域很感兴趣——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脑神经机制。
法硕备考过程中,我才了解到,我深深着迷的领域,是心理学一直在研究的内容。并且,我可以通过考研上岸,进一步研究这一领域。我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一领域的强烈渴望和热情,是其他领域完全比不上的。同时,我深信,这份强烈的动机可以推动我在这一领域不断学习,不断超越。
在清楚了解了自己之后,我毅然选择报考心理学(我爸倒是不同意我考心理学的,他一直以为我是二战法硕。我也实在很难跟他达成一致,只想着最后上岸了,直接用结果跟他说话)。颇有一种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到绝境,别无退路的感觉。我只是相信,人是自我选择的,我要选择成为我自己,我也会为自己选择的后果负责。我也经常鼓励自己:只要你热爱,就坚持下去!用你的拼命,证明你的渴望!
作为跨考生,对于心理学考研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我需要前辈指引(我担心自己自学会跑偏),需要通畅的信息,需要精炼重难点的讲义,需要老师教授知识的课程(老师讲的会有针对性,而且可以通过听课,把握老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角度)。综合这些需要,我认为自己非常有报班的必要,之后,我综合比较了各家机构,最后选择了勤思,报了班,勤思的服务确实很给力!从师资配备来说,请了北大,北师大,西大等学校的教授直接进行授课;从学员管理上来说,顾问老师对学生都特别有耐心,带我的张老师,就特别温柔特别暖,在前期我对各个院校不了解时,为我耐心答疑解惑;在后期,对于我需要的各种资料会想尽办法帮我找到;从专业资料来说,勤思发的内部讲义,确实在备考中帮了不少忙,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效率。另外,在九月份西大突然公布由自命题改为312统考,确实很糟心,当时勤思立马做出反应,为我们及时更换讲义,直接安排老师直播讲解备考策略。总的来说,这一路多亏有勤思的陪伴!
二, 知识学习篇
(Tips:建议大家可以写一个考研日记,可以定期反思,考研结束后翻看,也会另有感悟)
(一) 专业课
1, 时间规划:
4.01-7.30,各科一轮复习;8.01-10.30,二轮复习,构建各科知识框架+做题;
11.01-12.20,最后冲刺(疯狂背书)。
2,作息时间:
九月前,早上七点多自然醒后,跑步半小时;有效学习时间,9:30-12:00 ,15:00-18:00,19:30-23:30
九月后,早上七点多自然醒后,直接开始学习;有效学习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各四小时左右。
3, 各科目的具体复习:
(1)普心。自己看书,理解,构建知识框架为主,十一月开始背诵。九月西大通知改统考以前,一直在复习《心理学导论》,教材上犄角旮旯的知识点都不放过,并且自己用思维导图框架(比较费时,但是值得)。通知改统考后,立马买了《普通心理学》,对照补充知识点(幸好知识点大面积重合)。普心在考试中占分比值最大,也是串联起各科知识的骨架,花再多时间都值得!
(2)实心。前期看书和听课相结合,理解为主,后期做题总结。看了勤思的各个实心课程,结合教材理解。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与实验设计,是实心乃至整个心理学的精髓,务必心领神会,后期自己可以总结一个实验设计模板。之后的反应时技术,与心理物理学方法,也是实心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牢靠。后面的各项实验范式蛮多,抓住几个重要的识记。
(3)统计。看书和听课相结合,构建知识框架,之后做题检验。前期我主要以统计教材为主,自行理解并学习,学习过程中,我会自己进一步搜索自由度,方差相关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他们的本质。中期我听了三遍王老师的视频,边听边构建知识框架。后期边做题边参看统计教材,值得好好理解并学习。有的考题,直接是教材原话,但你可能并不理解。
(4)发心。学习走了一些弯路,花了些时间看教材,发现没有太多必要。跟着勤思课程和讲义学习,偶尔翻翻书就好。相对来说,需要自己总结的地方更多。对于零碎的小知识,多结合生活理解记背比较好,多重复。对于成块儿的重点知识,从横向掌握发心理论,纵向从脑发育,认知,情绪等各个维度梳理发展脉络。
(5)教心。我将教心作为导论学习一章的细化,在学习导论的时候,一块儿复习并梳理了框架。没怎么看教材,直接结合勤思讲义和自己总结的框架进行背诵的。
(6)测量。走了和发心一样的弯路,没必要看教材。结合勤思讲义和课程学习就可以完全搞定。
(7)社心。因为占的分值比重很小,九月份通知改统考之后,我买了一本社心的书,结果后来也没看。社心我是后期的后期,用了三四天时间,看勤思课程,并直接拿着讲义背的。
(二) 公共课
1,政治。
八月份开始学习,直接跟强化课程,边听边做了知识框架,然后做选择题。关于主观题,后期直接做了题,背诵就好,考场上虽然不是原题复现,但知识点确实是压中了的,还是香的!担心后期背诵任务太多的话,可以每天背诵一个主观题考点,之后会轻松很多。
2, 英语。
首先是单词(我并没有每天背单词,我是九月才开始捯饬英语的)。我喜欢用单词书集中几天过一遍,连着过几遍。单词书上会标明常考词汇的频率,以及熟词僻义(考研英语的黄金考点)。当然,单词书这种工具书,还是要看自己的喜好。
然后是阅读。每年考研英语的四个阅读都是有难度等级的,做往年真题的时候,我直接参照难度等级,做的难度等级最高的阅读,其他就没做了。另外,我到现在都还有几个年份的真题根本没碰,相对来说,我做的题少而精,每篇做过的阅读我都会逐字逐句翻译,理清逻辑,每做一篇之后就会感觉学到不少,有的时候觉得写得好的句段,会直接拿来背诵背诵。
最后是写作。小作文就八种题材,准备好套话就好。大作文,我是把往年真题大作文放在一块儿,总结了四种模板,之后再拿各个模板对真题进行演练。考场上,直接写的自己准备的模板(模板正好与考题非常贴合),感觉很爽!
另外特别想说说英语语法。英语是一门形合语言,句间的语言形式直接呈现了丰富的逻辑关系。掌握一下英语的基础语法(如,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等),对于之后分析阅读是大有帮助的,对于自己的写作提升也是很惊喜的。在前期,七八月份的时候,可以听听完型,还有翻译,对于语法提升是有帮助的。(ps:完型和翻译适合前期学习学习,后期复习,性价比不高,越到后期时间越金贵。)
三, 心态篇
(一) 关于焦虑
1, 前中期对于学习进度的焦虑:
学习进程是前慢后快的,追求速度是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的,不要盲目地与他人比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焦虑耗费心理资源。可以有适度焦虑,让自己有紧迫感;过度焦虑只会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得不偿失。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我学习不到位的时候就会焦虑,在我沉浸式地学习的时候,倒不会有杂七杂八的想法。所以,焦虑的时候,就学习吧。
2,后期冲刺阶段对于未掌握知识的焦虑:
著名的二八定律(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依然适用于考研复习过程中,坚持抓最重要的知识!尽管我们从小到大经过很多考试,但都会感觉,每次考试的时候,准备都是不够的,总还有知识点没复习完,但考试结束,发现题都能答。所以,后期尽量给自己减压,目标定低一点,只要能多背一个知识点就赢了。坚持稳扎稳打,学习别放水,你会是笑着走出考场的那个人!
(二 )关于自我怀疑
备考过程中,我偶尔会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尤其是在考前几天,自我否定感会达到顶峰,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脑子里一片空白。
考前几天的自我怀疑感是把我压得喘不过气了,但也真的让我对自己放松了。我安慰自己,要相信内隐记忆的研究,也相信自己的大脑,几个月以来,长期的知识学习和训练已经让我的特定大脑回路保持激活了,所以,考前把各个知识点再稍微过一眼就好。
除了焦虑和自我怀疑之外,还有各种情绪波动,都是很正常的。我还有因为不喜欢背诵,没好好完成计划,睡到半夜噩梦惊醒过;因为后期心理压力太大,疯狂长痘,掉发过;因为家里关系不和谐,情绪敏感,撕心裂肺地哭过……还有不少杂七杂八的糟心事儿,但都已经过来了。
回望这一年,感觉过了好长好长,感觉自己这一年长大了。在查成绩时,心脏快速跳动到爆炸的感觉,以后应该是很少再有了(因为这对我太重要了)。在得到心仪导师回复“欢迎加入我的课题组”的时候,之前经历的一切困难,辛苦都不算什么了,感觉到的不只是开心,而是幸福,可以持续很久很久的一种心境。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时,那种巅峰体验让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