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

才发现原来北欧这本书是有马蜂窝出品,原来我对这本书不带期望,以为就是普通的游记,比如去一个国家去哪里玩,怎么到达哪里,该地方有啥特色景点(教堂之类)。但是看了这本书后发现我对北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去。

有几篇文章还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北欧的生活方式:

  • 为什么北欧的设计简洁实用?因为冬天真的太漫长了,太多时间需要呆在房间里,所以需要实用温暖的家。
  • 从书中也了解了北欧的建筑特色比如红房子。
  • 北欧人的裸泳是常态,人少湖泊多
  • 北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比如蒙克,Peder Balke
  •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 北欧儿童文学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 Alvar Aalto
  • Bjarke Ingels
冰岛Hverfjall(惠尔山)火山口 周杰/摄

看着这个火山口,有点想去。

Reykjavík, Iceland

序言北欧生活中的六个关键词

  • 裸泳
  • Fika
    简单来说,Fika就是瑞典语中“上午茶”或者“下午茶”的意思,但又不完全是。说得直接些,如果没有Fika,我感觉自己会在漫长的冬天死掉。因为对我而言,冬天的Fika尤为重要,已经成为我生物钟的一部分。在早上或午后,大概一刻钟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大家各自捧着一杯咖啡,窝在沙发里闲聊,就像是在互相鼓励:“撑住啊!冬天就快过去了。”
    喝什么吃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聊聊天,讨论一下关心的话题才是关键。因此,Fika更像是一种社交方式。通常情况下,Fika多是在亲密关系圈里进行,比如家人、朋友、同事之间,
  • 仲夏节
  • 红房子
    北欧有广阔的森林,很早以前,大家就都喜欢建造木房子。但木头容易腐烂,所以人们从铜矿里找到了一种矿物质,它会浸入木头里有效防腐,同时让木头变成红色。这种红色涂料叫作“FaluRödfärg”,是由来自法伦铜矿的赭石颜料与油混合而成的,大家都喜欢使用。
  • 鲱鱼


    读《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_第1张图片
    鲱鱼

    每年4~6月,渔民将打捞起来的鲱鱼放进浓盐水中煮熟,再装入罐头让其自然发酵,8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酸鲱鱼罐头的味道很臭,与臭豆腐的气味相似,不过远比臭豆腐刺鼻,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在室内开罐。

  • Lagom
    它有多种含义,有时它可以被解释为“适量”,比如倒啤酒的时候,当在场的每个人都分到足够喝一点儿的量时,就是Lagom。倘若某个人倒得太多,啤酒不够分给每个人,或是某几个人倒得太少,这就不是Lagom了。除了“适量”之外,Lagom还有“恰当”的意思。比如,在不同的场景下,你说话的声音都要Lagom,不能让人听不清或觉得太吵。

极北美学

凛冽自然与社会生活的辉映

读《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_第2张图片
雷克雅未克的哈尔格林姆斯教堂

忧郁与光明,在北欧碰撞得淋漓尽致。在这片传奇的北境,有着极寒的磨砺、倔强的生长与隐含的孤独,给予人反思的空间与理性之光。数百年里,北欧人从他们生活的土地中获取灵感,创作出带有显著北欧印记的绘画、文学、电影与建筑作品。作品中,极北的严寒,冷峻的地貌,海岸边的昼夜轮回给了这片土地永恒的悲观底色和求索精神。

画布上的峡湾、森林与罂粟花

killer whale so cute!!
《巨魔峰》,佩德·博克 Peder Balke ,1845年

冷峻的色调、坚毅果断的笔触,博克的画带有显著的北欧印记——现代社会的人很难想象,极寒气候与陡峭地貌在当时带给人类的磨砺有多么深刻。

沉静的海水和云层之间,有一座魔幻般的巨山。这座山位于盖朗厄尔峡湾,其中一侧被称作“巨魔墙”,是欧洲最高的垂直岩石,垂直高度1,100米,如今很多冒险者慕名前往,从峰顶跳伞滑翔。

Jóhannes Sveinsson Kjarval

相比Jóhannes Sveinsson Kjarval的抽象,我更喜欢 MIRIAM CAHN 的抽象。
Google搜Jóhannes Sveinsson Kjarval,出现了我看过的艺术家 MIRIAM CAHN 。

瑞典籍设计师约瑟夫·弗兰克(Josef Frank)创作了上百幅经典的纺织图案,取材自色彩斑斓的鸟、蝴蝶、植物及花卉。这些令人振奋的图案在北欧从未过时,几乎每一个瑞典家庭中都至少有一件弗兰克的作品。

在冻土边缘,建造人的居所

北欧人在冻土边缘,建造了人的居所。这些建筑外表冷峻、刚硬、简洁,而室内通常温暖、透亮,空间中光与影的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北欧的建筑风格和北欧人的个性有着相似之处,外表冷峻、刚硬、简洁,而室内通常温暖、透亮,空间中光与影的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北欧建筑也极为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简洁但绝不简陋,处处注意人性化的设计,很多公共场所会特意留出儿童玩耍的空间,更不用说落实到细枝末节的无障碍设计了。在北欧住久了,我还慢慢发现,就其现代建筑而言,在看似统一的风格之中,几国之间有着细微的区别:瑞典素净,丹麦张扬,而芬兰有种淡淡的东方味道。

赫尔辛基的东方味道

Places to visit:

  • 静默教堂(Chapel ofSilence)。它近似于椭圆柱体,上粗下细,浑然一体,被人亲切地称作“大木桶”。当你穿过一侧的入口,用力拉开厚重的木门,步入祈祷室后,好像有人在你的耳边按下了静音按钮,万物都在瞬间凝固,只有温暖的天光从屋顶的缝隙间弥漫开来,充盈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人们常常在此驻足良久,方才起身返回喧嚣的尘世中。
  • 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位于市区的正中心,此处是当代建筑作品集中的区域。火车站附近,是由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的当代艺术馆Kiasma(奇亚斯玛);沿着曼纳海姆大街往前走,绿色的玻璃房子是赫尔辛基音乐厅;在Töölö(蝶略)广场的另一侧,有座建筑的曲线挑檐伸向广场,那是刚刚建成的城市图书馆;沿大街继续前行,在树木的掩映中,可见一座白色建筑沿着街道展开,那便是阿尔瓦·阿尔托的经典建筑作品芬兰宫,其中的音乐厅是核心部分,像一座骤然突起的冰山。
  • 一条 Kiasma youtube视频
  • 一条Studio Aalto 阿爾托工作室

如果看完市中心的建筑还不过瘾,可在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坐地铁,向西六站,便可抵达阿尔托大学校园。在这座以建筑师阿尔托命名的大学校园内,有三处建筑值得一去:阿尔托亲自设计的主教学楼、Dipoli(迪帕力)学生会议中心,以及Otaniemi(奥塔涅米)小教堂。

Dipoli由建筑师Reima(瑞玛)和RailiPietilä(瑞利·皮尔特拉)夫妇设计,是一个真正充满建筑幻想的作品。

如果我去了阿尔托大学,我看到可能也不会仔细思考- - Mark下。

城市空间的思考

当代北欧建筑界中,丹麦在商业上最为成功。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中,诞生了众多知名的国际一线建筑设计公司。

在哥本哈根港口边,有几座重要的公共建筑一字排开,相隔数百米,可步行参观。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是一座黑色的多面几何形建筑,也是原来老图书馆的加建部分,与之相连。这是一座与城市肌理相结合的地标性建筑。城市快车道横穿建筑而过,将建筑切为两部分,通过廊桥连接。在棱角分明的建筑内部,曲线造型的巨大中庭伸向水边,使得看似封闭的空间,拥有了独特的公共属性。走出图书馆,远远就能看见公路继续穿过了一座由方形体块累积起来的建筑,这是刚刚建成的丹麦建筑博物馆BLOX(方块), 由知名建筑事务所OMA(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该事务所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便是位于北京的央视大楼。荷兰与丹麦有相似的设计观念,两者都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去阐述概念,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大海搏斗了数百年的荷兰人做起建筑来,极爱挑战万有引力定律,大跨度的钢结构随处可见;而丹麦人更关注空间的品质,室内空间温暖而透亮。北欧人习惯于不紧不慢,一步步打磨出精良的建筑细部。

电影是黑夜的伴侣北欧电影,不再寂静的世界尽头

英格玛·伯格曼

艺术具有救赎人类、治愈孤独的功能,这对居住在极地、经受着极端天气的北欧人来说尤为重要。如果说自然塑造了北欧人坚忍沉默的性格,那么北欧的电影就聚焦和放大了这个北方民族的集体性格。

《沉默》是我看的第一部伯格曼的影片,我至今都记得自己坐在观众席上,看着银幕上的两姐妹在精神崩溃边缘相互折磨,看着孤独无助的小男孩游荡在酒店走廊上,连同画面中收音机里传出的陌生语言的播音,都是那么让人困惑不安。当时我完全不知晓伯格曼是怎样一位导演,就已被影片中的忧郁情绪笼罩了

从小美人鱼到长袜子皮皮北欧儿童文学中的平民社会

北欧童话风格多样,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平凡生活的热忱,对不同境遇人物的悲悯,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智慧。

他们有过繁忙的日月,但是他们享受节日的快乐;白天他们进行紧张艰苦的劳动,晚上他们就聚在灯下阅读泰格奈和鲁内贝格的诗,读莱恩格伦夫人和老处女布雷默尔的作品;他们种植五谷,也种玫瑰花和茉莉花;他们纺过麻线,边纺线边唱民歌;他们钻研过历史和文法,也演过戏、写过诗;他们站在火炉边做过饭,也学会了拉手风琴、吹笛子、弹吉他、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们在菜园里种过卷心菜、芜菁、豌豆和菜豆,也有过一个长满了苹果、梨和各种浆果的果园;他们曾经寂寞地生活,但是正因如此,他们的脑子里装着那么多故事和传说;他们穿过自己家里做的衣服,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过着一种无忧无虑、自给自足的生活。”

蒙克:挪威森林的隐喻北欧人血液中最深层的忧虑

冷漠是蒙克笔下人物的招牌表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他1888年的画作《坐在摇椅上的凯伦姑姑》(Karen Bjølstad),画中人整理得一丝不乱的头发和含蓄内敛的神情,是典型的“挪威式仪态”。而另一幅创作于1892年的油画《卡尔·约翰大街的夜晚》(Evening on Karl Johan),则呈现出一种集体的冷漠。昏暗的傍晚,暗蓝色的天空上挂着稀疏的血红色云彩,街道四周的房屋也被染红,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近处只有黑压压的人群和他们面无表情的苍白面孔。

《面朝森林1》,木版画,爱德华·蒙克,1897年

个人如何在自我与外部环境间达成一种平衡。

北欧荒原

城市之光

做一个有主见的城市北欧城市设计理念

呃,就算去了瑞士那么多个城市,我还是不知道每个城市的设计理念。

城市与建筑,是展现社会生活的窗口。“观念”在设计和利用城市空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重获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肉身。

北欧城市的建筑风格还是受到了欧洲大陆的影响,但由于气候、地理和历史原因,北欧建筑的民族传统和地域性特色明显,整体上更为简约朴素,每个城市基于居山或临水的地理环境,风格也各有不同。

简约朴素也可以用于Baden?

正是这样的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可能性和机遇,比如人居友好性(People Friendly)、民生幸福感(Happiness)、城市创造力(Creativity)等。

人的身体是城市的尺度

在游客眼里,欧洲城市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它们的历史感;而对我们这些城市设计师来说,更为幸运的是,城市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规划理念和建筑层次。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在奥胡斯艺术博物馆(ARoS Aarhus Art Museum),埃利亚松创作了永久装置作品《你的彩虹全景》(Your RainbowPanorama)。这是一件非常梦幻浪漫的作品,当你穿行于彩虹圈中,可以在彩色玻璃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城市:随着光谱的过渡,它逐渐变得有一点点绿、一点点黄、一点点红。在这里,真实与虚幻模糊了界限,两个世界互为镜像、互为叠加。如今,这个彩虹圈已经成为奥胡斯市的地标性景观。

设计生活

Alvar Aalto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