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 | 形形式式的“社交”都是一样吗?

社交一直都很火:微信是社交工具、拼多多号称“社交电商”、陌陌soul玩“陌生人社交”,然后各种工具产、直播产品也说要做社交……

形形式式的产品,都与“社交”站上了边儿,到底大家说的“社交”都是一样的吗?


1、社交是什么

来自百度百科: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

市面上各种形形式式的“社交”概念,看似不一样,实际上他们均是满足了用户的某种目的,即需求。


2、社交需求从何而来

从马斯克需求层次理论上来看,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层:

日思 | 形形式式的“社交”都是一样吗?_第1张图片
马斯克需求理论简直就是产品经理的福音

1)生理需求:

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部分用户通过YP软件,去结识异性从而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的基础,因此涉及的人群范围广、且使用频次异常的羔,所以不少软件也是从这部分需求入手,打造第一个一级火箭。


2)安全的需求:

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用户可以通过知识型社区,寻求和学习保障安全需求的技能,从而得到安全感。


3)社交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包括友情、爱情、性亲密等。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婚姻恋爱类、陌生人社交类等的软件,满足了用户发掘情感对象的需求;另外,情感和归属需要长期交往和培养,这涉及到稳定的即时通讯工具。


4)尊重的需求:

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社区,除了可以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之外,用户通过发表观点赢得他人的赞美和尊重,同时满足到自己的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等。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所有的社交途径,均可以帮助用户达到这一层次的需求,只不过是一个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过程,不能靠单一行为就能实现。


3、社交的方式

线上:聊天软件、兴趣社区、评论私信、直播连线等等,均能产生双向交流的形式。

线下:兴趣聚会、饭局等等,均能聚集人们的形式。

从社交的方式,也可以衍生出一批工具:微信、facebook等等。


4、总结

有段时间非常想做社交产品,因为感觉我的性格非常合适,直到有人问我:什么是社交,对社交了解有多少。而我,只是单纯地把社交当做人与人传递信息的方式,却没有想清楚到底人为什么而进行这项活动。

“社交”的本质,远超于我当时的想象,源于人们实际上只是把“社交”当做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并无贬义),而这种目的和这种需求各不相同,由此催生了各种形形式式的“社交”软件或功能模块——它们既有共性(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有不同(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和目的)。

与其说,单纯地想做社交产品,倒不如好好想想,我的能力适合满足用户哪个方面的需求,要思考背后的逻辑也不能只着眼于表面的形式——社区也罢、即使通讯也罢、直播也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思 | 形形式式的“社交”都是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