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教师都应有主持课题经历

昨天校长主持会议部署今年省教改项目的任务,想起自己经历的这两年主持教改项目的事来。

2015年申请了教改项目,见当时系部没有人申请之后自己匆匆提报,于当天填表,上交材料,随后成为当年教改重点项目,获5.5万元资金支持。为有资金做教改的第一次经历,大约有研究方向,但是5.5万的资金真的不知怎么样花才好。英子被我拉进了队伍,我需关键时候队友给力工作,还有李老师孙艳丽和李宇晴分别具备各自的特长,队伍很棒!立项后,随后而来的开题答辩就开始有些着急,会议上与张琪英子跌跌撞撞被专家各种提问,记得当时有专家问你觉得中职生创业问题有哪些?你写的中职生创业教育模式有什么个性,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几个问题下来,出了一身大汗,确实很多地方未及细想,匆匆上马,比较粗浅不成套路,好在项目最终在专家意见碰撞中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

于是历经两年调研,模式实践,研讨提炼,撰写论文,总觉得时间匆匆地就经历了一个完整轮回。期间经历甘苦,有思想不太统一,有研究深入不下去,有撰写报告没思路等等。但是往往,经历以后,回顾过程时就显出其魅力来了。盘点时发现,这一遭队友干点事儿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英子随后数次提交研究课题,基于此次经历。毕竟沉默中专心做一些所关心问题的深入探讨,得一些结论成果,也是一个时间的印记,是一个让人不知觉着迷的事情。见老师们日常教书常有火花,时有感悟,也都往往随了流水,风吹雨打而去,赤手空拳教书多年。

再看,发现做研究的能力有了提高,眼界比以前开阔些,一些带问题找答案的阅读经历,便有了系统性的方法论工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探讨研究往往收获明显。感受到了做课题可能是教师进步比较日常又高效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感觉码文字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不再害怕面对一些材料准备。另外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为一线老师们的研究最有力的条件是实践。不足在于研究资源的局限,研究面向的不开阔,研究困难的难突破。这些都需申报前早布局和防备的。

面对课题项目的选题定位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建议:

1.选题避免过热的大词。可以选热点方向但一定要聚焦,精细,具体。言之有物,忌假大空,最终扎堆于同一个主题的研究,"撞车"严重而使自己的研究无足轻重。

2.选题要有问题意识。研究立项初衷是为存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找出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真问题比较关键。教师立足于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来选题定位,往往比较生动有说服力。

3.研究团队人员分布及资源调用。有能资源调控、执笔撰文、实践推进、思维活跃。最重要的核心成员3人以上,业务过硬,思想统一,肯下功夫。辅助人员3名左右。做些文字排版、佐证收集、过程记录等事务性工作。重点还要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联设计好,与领导成员的链接设计好。

4.实践研究的理论性水平。教师一般有成熟固定实践性思维,所思所想都是现实,缺乏抽象化的表达描述,常常将文字搞成工作记录或者项目总结,容易提出自以为新颖其实不然的模式或者项目,为此需要研读经典书。如课堂模式方面需要读一两本教育学,课程开发亦如下,还有专业建设等都要系统化阅读之后下笔成文,按照课题研究的表述方式说事儿。

5.教师研究主题的去理论化。教师也一般做不了纯理论化的研究,于是教师研究的价值观应该是以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来做,也就是问题即小课题,系列化提炼的一个主题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的教改项目。围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举措和支撑就是好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实践工作的研究。

另外,课题项目的持续性研究也很重要,毕竟两年左右是验证不了太多和磨练不出太成形的套路来的。

每位教师都应有主持课题经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位教师都应有主持课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