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微教育7)孩子渴望手机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我的班级微教育7)孩子渴望手机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天,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家长说:孩子最近不爱学习,觉得学习好坏没啥意思。就是渴望玩手机游戏。

这个孩子是我们班里成绩不错的孩子,平日里在学校各方面都挺积极,没有看出有啥异样。

因为假期,我没有见到孩子,不能和他深聊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从和家长的交流里捕捉到了这样的信息:妈妈一般比较温柔,哄他的时候多,多以讲道理,劝导为主,爸爸就简单了,就一句话:不听就挨揍。

这是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它引起了我的深思:孩子渴望玩手机游戏,不爱学习背后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我先是安慰好家长,告诉她不要过于担心,也许孩子真的累了,随口说的一句牢骚话而已,开学后我和他聊聊,看到底为什么。我又问她,有没有出去玩玩?她说没有,店里忙碌,一般都是孩子在家里学习,两口子忙店里,孩子老嫌弃妈妈不陪他学习。

随便一聊,我又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孩子嫌弃妈妈不陪伴自己学习。

我就在想,假如是我特别烦躁,觉得无聊时,我特别渴望什么?我心里的答案是:和最亲近最信任的人聊天,渴望得到他们的安慰和鼓励。

我又问自己:如果得不到呢?

答案是:看电视,胡思乱想,或者出去玩。反正什么事容易让心理得到满足就渴望干什么事。

那么孩子可能不可能有和我一样的心理呢?

我又分析孩子们的日常学习:早七点到晚十点,假期里各种辅导,在校老师嘱咐,在家父母唠叨。不得不说,这是比较令人崩溃的,当然,考试考学的压力在这里摆着,确实很多时候咱们是不得不的事,孩子也必须学会承受压力,这是人生的必修课,可是,有没有比唠叨和恐吓更好的办法让孩子自觉学习?

随着我的思考,晚上我翻阅资料查到了如下信息: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过程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逃避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因为缺失,所以渴求!

是的,在游戏的虚拟的世界里,比如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及时发出“你真棒!”的鼓励,随之便有升级或者打赏的奖励。如果失败了,系统会说:“没关系,再来一次!”回到现实生活里,当孩子取得了成绩,有多少父母能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和奖励?有很多父母无视孩子取得的进步,还会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期望让孩子变得更好,无形间给予孩子更大的压力。

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积极的关注和认可,学业上的确遇到了困难,父母又无休止的催促和控制,现实世界会让孩子无处安心,此时,游戏的魅力就会显得越来越大,一方面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逃避现实的强制和约束。

那么,这些是不是就是孩子渴望手机游戏的背后的真实的心理需求呢?

我想应该是的,你回头看前面孩子与家长对话:一是说,学习好坏没啥意思,说明孩子无论取得什么成绩并没有得到认可和鼓励,他没有从成绩里找到成就感。有时候,咱们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即便能够有几个,几十个名次的进步,家长也放不到眼里,可是要知道,这么多人竞争,一分就有很多名次,孩子每点微小的进步可能都已经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他们期望被认可和关注。

二是嫌弃妈妈不陪他学习,说明孩子特别孤独,爸爸简单粗暴,妈妈虽然理解自己,却没有时间陪护自己,倆最亲的人都不在自己成长的世界里,孩子自然觉得没有意思。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爱、接纳、肯定、赞赏、尊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应该积极鼓励并赞赏,就算孩子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应该接纳并鼓励他改正,让孩子时时刻刻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让他不必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

我能理解为人父母的苦心,但是我更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思,助力他的健康成长。

我特意请李校长到咱们班,他多次强调耐心,不要只关注学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够明白李校长的意思,孩子的成长不是输入程序,按下按钮,他就如你期望的样子,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和心理同时飞速变化的时期,希望家长们多点学习,多点陪伴,多点耐心,也尽量和孩子多点学习之外的活动和谈话话题,真正明白孩子的内心需求,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考试之后,在班级里要举行亲子共读的读书交流会,我希望从今天起,能够让孩子看到咱们拿起书来学习的影子,没有办法的时候,啥也别说,让孩子看到你努力的样子。

为人父母,除了逼自己更优秀,我们别无选择。祝福大家,祝福我们的孩子,相信大家,相信我们的孩子,一起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班级微教育7)孩子渴望手机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