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被打,
您支持他打回去吗?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
做客《开讲啦》节目
被问及这个问题
给出了肯定回答:
“肯定会啊!”
李玫瑾教授还拿自己孙女举例
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
李玫瑾教孙女:
“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详情戳视频↓↓↓
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负?
李玫瑾指出:
要增强体格,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
有运动,就有爆发力。
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视频截图
这一说法,
一下激起千层浪!
有人支持“打回去”
有人觉得应该教孩子忍耐!
鼓励孩子还手,担心孩子变得暴力,
不鼓励孩子打回去,又怕孩子变得懦弱。
本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
沈阳本地的多位心理专家
看看心理专家们都是如何回答的!
医大盛京医院心理科特聘高级心理咨询师 李松
“可以打回去,
但必须按照三个原则打回去。”
李松自述:我儿子是属于脾气比较急、情绪易波动的孩子。记得他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特别生气。进屋就把书包一摔开始和我说,在学校,某某同学抢了他的东西,他不给,俩人就动手打了起来。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明白首先一定要给孩子有情感回应,对他表达出,他所受的委屈,我也会感同身受。随后,待孩子情绪稳定再详细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帮助孩子分析解决,如果下一次再遇到这个问题该如何正确处理。
记得儿子当时就问了我这个经典的问题:“如果别人打我,我可以打他吗?”“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原则地打回去。”
我个人认为,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打架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面对孩子间的冲突,你不能单纯地去否认打架这件事。
因为打架也是解决物质或精神利益纠纷的一种手段,只是,这是在交流、沟通等其他方式都不好用的时候,所能运用的最后一种手段,当然,我并不提倡。
但是,如果冲突真的发展到了需要“打架”来解决。那么,我会让儿子记住,打架时一定要谨遵三个原则:
第一。不要和陌生人打架。因为打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有利益的纠纷,通常存在于相识的人中。陌生人你并不知道他的背景和底细,很可能打完架后,自身容易受到不可控的更大的伤害;
第二,不能使用工具打。如果打架,仅是普通人的力量速度,用拳脚的话,一般不会给别人带来严重的伤害,但如果拿工具,带来的伤害便不可控。打架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利益,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去伤害别人;
第三,要不打就不打,一旦要打,就要把对方打服。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惧怕你,下回不会再主动攻击你,也会威慑到其他人,不敢再随便欺负你。
我觉得一定不要让孩子一忍再忍,当孩子无法自己处理,可以及时找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实际上,越低龄化的孩子,他的小社会就越“丛林化”,恃强凌弱就会越明显。
如果孩子一味忍让,他在他的小社会中排序就会越来越低,性格就会越来越弱,这直接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打架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种方式,打架一定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得到最大的利益。
“观察孩子打架的行为模式,
找到适合他的解决办法。”
陈爽自述: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曾以游戏的方式做打、抓、掐、挠、剋、咬等练习,也会相应做搂、拍、摸、亲的练习。
因为小孩子常常没轻没重的,所以当他跟我互动弄疼我的时候,我都会很生气的跟他理论,并借机重复表演打、抓、掐、挠、剋、咬等动作是不友好的,会弄疼我,我不喜欢,甚至会适度让他感受下我当时被打或被掐的感受。
简单点说就是他掐疼我,我也掐他一下,但是我是控制的,让他感觉到疼,但不伤害他。然后让他感受搂、拍、摸、亲是可以的。
循环往复的,像个游戏一样,他有时候会假装做这样的动作,我也会假装哭,表示不喜欢。多次重复后他这种无意伤害的行为就很少了。这样做可以降低他的无意识行为给别人带来伤害,反过来伤害他的事情的发生率。
还有,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动作加语言描述很重要,比如他生病了,我会摸着他的额头说“我好担心你”、“我好心疼你”,或者摸他头的时候或跟他拥抱的时候说“我好喜欢你”,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模拟大人,慢慢就变成他自己的行为,他知道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当自己没控制好不小心伤到别人的时候,也一定会及时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了很多误会性冲突的发生。
最重要的一点,男孩子会经常发生肢体冲突。家长一定要学会在安全的前提下体会孩子间的冲突。
行为模式来源于经验,我曾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当儿子和外甥发生冲突时不介入,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甚至扭打,自己去体会冲突的情境,观察儿子的行为模式,比如他在什么情况下哭了,什么情况下他异常愤怒,什么情况下他会消气……找到孩子情绪的波动点,思考并引导他用相对健康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矛盾。
但这种方式仅限于熟人亲人间进行,以免引起误解,甚至引发大人间的冲突。
锻炼孩子的身体
在心理上给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被打,该不该打回去?”这个问题始终是家长们争论的焦点,但标准答案却“众口难调”,家长也需根据自家的孩子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建议。
记者综述多位心理专家的观点,提供给家长一些建议,请酌情采纳。
1
让孩子知道,如果别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要大声的喝止。小朋友打闹,缺乏有规则的游戏行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有小朋友受伤,这种情况完全没有必要打回去。当自己觉得不舒服或很疼一定直接大声喝止,说出你的感受,低龄的孩子,这种情况往往有效。
2
一些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的孩子,当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及时呵斥也不奏效。这时,孩子可以采用制止性地“打回去”,用现实的疼痛,让对方理解他的行为已经伤害到别人了。然后尽快脱离当时情境,逃跑到安全的地点,避免进一步冲突行为的发生。
3
锻炼孩子的身体,孩子外形强大,有力量也是保护孩子的一种方式,因为弱小的孩子被欺负的概率更高。同时教孩子必要的防守技巧,以制止为目的,比如打哪里可以有效击退或挣脱对方,但尽可能避免给对方造成较严重伤害。
4
家长不使用暴力对待孩子。如果家长将打孩子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解决问题的选项里一定也有暴力这一选项。比如某女孩同桌总是拿笔扎女孩,女孩家长告诉男孩家长后,男孩家长把男孩暴打一顿,以示认真教育孩子。这样的处理结果可想而知。
是不是做到上面的内容,
孩子就一定不挨欺负呢?
当然不是,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
都是降低事情发生的概率,
总有意外或者其他偶发性因素,
孩子的情况不同,
解决方案也未必一致,
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分析。
心理专家特别强调的一点,对被欺负的孩子,请家长一定不要说:“你怎么那么笨,不会打回去?”,“人家怎么不欺负别人呢?还是你自己有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最后一道屏障,
请尽到保护的责任,
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而不是无端地指责,
一再损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小编也想知道,作为家长的你,
会怎么处理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