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

image

01买课学艺不手软

这两年知识付费火爆,很多人不惜重金购买相关课程。今天听同事说谁谁的课好,买!明天看网友的软文,瞬间被打鸡血,买!不是有句话嘛,“宁可学了后悔,不要不学而后悔,”所以买买买,知识焦虑的人买起课程来,手剁得又果断又快速,不亚于双十一囤货。

然后每天见缝插针地学,打卡做作业,线上线下活动不停,但三五个月、一年半载过去了,也没见出现什么成效。

苏苏是个爱学习的姑娘,大学毕业后考入事业单位,做着一份朝九晚五的安稳工作。去年6月看到自媒体写手纷纷变现,月入几千上万,眼红心动,立刻全网搜写作课,一番比较之下,购买了一个号称可以链接超多资源的,学了就能月入万元的写作课程,开始每天打卡听课学习,并在几个平台注了册。

苏苏特地约几个好友出来说她的梦想,她说她要学习掌握一门能够赚钱的技能,很快就月入万元了,到时每周都要请姐儿们喝最贵的奶茶,说得激情澎湃,两眼发光。闺密几个听得很神往,都鼓励她加油鸭,早日成为写作大咖。

#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_第1张图片
image

大半年过去了,她的公众号除了头一两个月发了几篇零碎杂感,后来就没有亮起过小红点。偶尔见到她,不提最贵奶茶了,但讲起写作赚钱来头头是道,有哪些平台,怎么投稿,如何签约,蛮像一回事。问她发了几篇文章?赚了多少?她顾左右而言他。

她最后承认:“还没开始认真写,先准备好了再说。我还想再报一个课,那个课的方法更好,老师更有经验。”这是她报的第N个写作课了。

image

02.请大师来解决问题

不得不承认,苏苏的确跟以前有所不同,知道了很多写作道道,看来她的学费没有全部扔进水里,再起码懂了许多行话和写作知识。但为什么她迟迟不拿起笔来写?而是到处打听方法?如果不能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那它还有什么用呢?

细加观察,发现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他们热衷于学习,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但真正将所学变成所用的,却是寥寥无几。致力于个人管理理念的肯·布兰佳,是曾出版过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的美国商业管理思想家,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

#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_第2张图片
image

他再次发挥“善于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优势,联手企业家保罗·梅耶,和培训师兼演说家迪克·卢赫,三人共同完成了又一部管理学经典《知道做到》。这个三人组合,各有各的优势,可谓强强合作,1+1+1所得到的结果远远大于3。

这本书没有学术著作的枯燥和沉闷,而是以最精炼最直白的语言,直击观点,让人在风趣生动的事例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这是一本改变固有认知,并引导你迅速行动起来的指南式手册。

为什么知道的事情却做不到?是不是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是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知识,让这道鸿沟变得更加巨大了。人们忙于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却从来不想办法将这些知识应用起来。

《知道做到:如何将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深入考察和分析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执行不力的问题,指出阻碍从学习到行动过程中,存在的三大原因,并就每个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

#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_第3张图片
image

布兰佳身为管理学大师,人们也许不会想到他也有在工作中感到失望的事情。那就是,很多人读过他的书,但并没有多少人将他所倡导的理念付诸实践。每当听到有人赞扬他的作品,大谈特谈自己喜欢他某本书的某个理念时,他常会问,“它们对你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后来他意识到,他必须考虑人们的大脑到底在想些什么,要找出办法来消除“知道”与“做到”之间巨大的鸿沟。

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能学以致用?因为这当中缺失了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其实就是

重复、重复、重复!是有间隔的重复,间隔性重复是一种学习技巧,是克服所有知与行差距的关键。

书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念和一些最简单的工具。就像减肥,方法不须多,只有一个就行了,那就是能让你甘之如饴,一直坚持不懈的那个方法。

image

03.解决“信息过载”的办法——应用“少而精”哲学

学习本身就是一段从“知道”到“做到”的旅程,要想实际应用已学到的东西,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

信息过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的,每天要接收的信息应接不暇,如潮水般泛滥成灾。这是一个很容易掉进去的陷阱。就像苏苏说的,学习新东西真的很有趣,她已经习惯性地见到新信息新知识就要学,好像求知欲很强的样子。

#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_第4张图片
image

她错了吗?当然错了,因为她只是一味地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做整合,并将其加以实践,变成自己的技能。很明显,如果继续这样不停地学啊学的,总有一天大脑会堵塞。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作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难道鱼比人还聪明?

显然不是,因为鱼有一个监测系统,帮助它们在水中只接收想要的东西。人类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最好也能有这么一个系统,便于确定自己需要学什么,才能更有效率地去学。

编写了《韦氏国际英语词典》的韦伯斯特曾经说过,他宁愿彻底读透几本好书,也不愿进行大量泛泛的阅读。

所以说,要想真正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或偶尔参加一些研讨班,或只读一遍书,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人养成迅速遗忘的习惯。像苏苏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说白了只是在训练自己获取信息,根本不是学以致用。

这就引出“少而精”的理念。作者提倡少而精地学习,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比如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多次反复地阅读几本重要经典,抓住关键点,隔段时间就重复一下,完全沉浸于其中,直到将其全部吸收,变为自己的技能。

一旦真正透彻地掌握了精髓,你就会变得更有创造力,没准能够创造奇迹出来。

image

04.解决“消极过滤”的办法——积极聆听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人们的消极思维远比积极思维更为流行,这是为什么呢?

这大概是从小就形成的。小孩子总是尽量通过自己的表现来赢得关注,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认可。而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挑刺,当我们表现良好时,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什么也不会说。而一旦我们做错了事,他们就会呵斥责备。

#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_第5张图片
image

久而久之,我们做对事情却没有人发现时,就会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设立一些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是在用一种消极、先入为主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在消极思考的乌云下度过自己的一生,不敢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敢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还美其名说在等待,在准备。

不过,事实上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想聆听的东西,关键在于要带着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聆听。

*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之见

*带着积极的期待

*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还要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

*带着一种“我该如何应用”的态度。

从思维角度来看,一样东西从拒绝到被吸收,往往要经历六个阶段:

第一次接触——拒绝,因为它跟我之前的想法冲突;

第二次接触——抵制,嗯,我明白了,但我还是无法接受;

第三次接触——部分接受,同意这个想法,但是在应用时还是有所保留;

第四次接触——完全接受,好啊,这个想法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

第五次接触——部分吸收,太棒了,我今天就要应用这个想法。

第六次接触——完全接受,我昨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一位朋友了。这想法现在是我的了。

因此,一旦拥有积极聆听的态度,你就能把所听到的内容跟已经接触过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这是让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带着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学习和吸收。

对苏苏来说,不断地更换老师,说明她缺乏积极聆听的心态,或者没有做到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断追求方法和捷径的人,反而不会快速成功。

image

05.解决缺少跟进的办法——更多指导、支持和问责

苏苏如果一直这么学下去,听听课,看看书,却不动手写,那她永远都停留在这个阶段,既不能有所进步,更不可能成为写作大咖。

她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个跟进计划。人们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第三个原因,就是缺少跟进,这是所有障碍中最难克服的。

苏苏要改变目前的行为,得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制订一份周密的计划,包括指导、支持和问责。

布兰肯的父亲是来自德国的一名大师级工匠,在他年青时,父亲一再告诉他,除非能够得到名师指点,否则千万不要接受一份工作。父亲有自己的一套跟进系统,非常简单:

跟我说明——做给我看——纠正我

跟我说明——做给我看——让我尝试——纠正我

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这么做,直到布兰肯完全理解了他所讲的或演示给他看的东西。父亲对他说,学习不只是一段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在真正地学习。

要知道,如果在接触新事物之后没有立即跟进,你很快就会恢复老习惯。所以,要马上开始练习。就像写作课,明白了基本的套路,就要马上动手写,写得再差也总比光听不练强得多。在练习中你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写,不断地解决问题,你就会越写越好。

越快实际应用一种新学会的技巧,你就越容易掌握它。通常在一个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学技能,如游泳、驾驭、书法或写作等,还是学某门学科知识,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刚刚接受完培训的那段时间,一定要及时跟进应用自己刚学会的东西,因为这时候,所学的东西还是鲜活的,印象深刻的,及时跟进练习,既能温习又能巩固,效果相当的好。

持续地练习,加以应用吧,就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没有什么好事是偶然发生的。”

#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_第6张图片
image

肯.布兰佳

image

结尾的话

《知道做到》给我们建构了一个崭新的学习——行动体系,是消除知道与做到之间鸿沟的方法论和系统。这就是:

一、学得少而精,而非多而浅。将精力集中到少数几件事上,不断地重复再重复;

二、要改变自己,就要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建立积极的过滤系统,而不要总是消极地对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拒之门外;

三、不要总是不停地寻找下一个新的知识或理念,而是要学会对刚刚学到的技巧进行跟进,直到真正掌握,成为一项能够产出的技能。

爱学习的苏苏之所以一直写不出象样的作品,并不是她笨或懒,而是沉溺于学习的陷阱,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习——行动”体系。学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后头,那就是行动,行动力要强要快要有方法和策略。光有学习并不会产生回报,只有行动才能出成果,学以致用才能产生回报。

对想写作的人来说,听再多的课,学得再多,不动手写、坚持写,则永远都是嘴上谈兵,过过口赢而已。

“成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 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却无法应用并产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