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

见:
在真实的关系里,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逃避自己的责任,觉得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在主导着关系的结果。所以我们会试图通过控制别人来解决关系的难题。

这种思维的源头其实是在从个体的角度看自我。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出来,认为是他的个性造成了这种关系的问题。

比如:

这是一个控制的妈妈,所以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这是一个软弱的领导,所以员工都发对他。

但是,从关系的视角看,我们就会看到,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各方相互配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出来会导致因果思维,因果思维又导致对错思维,对错思维又导致冲突,冲突导致对立关系。

因果思维是认为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才让另一人有这样的反应。而既然有因有果,我们就难免要去追究对错,追究谁是不美满结果的第一原因,追究谁该为结果负责。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原因,反而认为对方才是原因,于是两人就开始起了争执,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就这样形成了:好人和坏人;施害者和受害者;惩罚者和被惩罚者;聪明人和无知的人……而关系双方谁也不会轻易放下自己的拳头,只能僵持下去……

关系中对错的标准常常是“你没有顺我的意”,而我会因为“你没有顺我的意”而生气的原因其实是“你对我很重要”,可是正因为“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更难接受“你没有顺我的意”

其实这也是一种之前讲过的“应该思维”,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我们不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要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我们的想法运行。

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是关系中的现实。你头脑中有再多的“应该”——“成绩好应该很重要”、“孩子应该听话”、“老公应该关心我”也没法改变事实。

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的自己想法的企图。

如果我们能够容忍这种差异,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的处理空间。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而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如何从关系层面看待责任问题: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没有明确的因果,也没有明确的对错。

如何处理关系中的责任?
唯一的办法是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最终如何。回到自己,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是突破对错思维最直接的办法。

承担自己的责任去修复一段关系,只是一种选择,是因为这段关系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很珍惜它,不然也可以允许关系破裂,从这段关系中离开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又想维系一段关系,又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一遍遍的白费力气去改变对方,那就是自己有问题了。

感思:

作为父母,很容易会觉得孩子这个行为不对,那个行为不好,然后对孩子指指点点。我想每次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也应该先想想这种行为的根源是什么,是在模仿谁?找找是不是自己身上的问题,然后回到自身,解决自身的问题从而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随口指责孩子做得不对。说孩子当然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没用的……

行:

我很想尝试一下,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记录下来,就是不跟他说,然后自己做出改变,然后看看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会不会也发生变化。比如最近经常在家我现在就天天练字、练琴、看书,看孩子们到底多久会受到我的感染。

No.28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_第1张图片
IMG_7842.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No.28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